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激情有利于新闻工作面貌的常新,不断为新闻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激情可以坚定从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战胜困难,圆满完成报道任务;激情在写作中介入,可以让作者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凸显某种职业的特点,常用的手法是打比方,比如把教师比作园丁。但似乎很少有职业能像出版这样,涌现出这么多的奇比妙喻。我想,这也许和职业内涵的丰富性有关。下面且说几个和各位分享。夏衍,人称夏公,这位棱角分明的老人,20岁前就编过刊物。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期间,本人有幸多次到夏公府上拜访,有时候谈完正事,也  相似文献   

3.
激情:记者工作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记者的激情来源于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来源于记者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热爱,来源于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真实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阅卷工作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重要环节。梳理总结阅卷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有利于推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发展。文章以我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考试工作的开展为背景,回顾了阅卷工作由人工批阅评分到计算机辅助阅卷的发展过程,从阅卷专家队伍的建设、阅卷工作流程和阅卷质量检查等方面对阅卷工作经验和特色加以总结。指出阅卷工作始终本着对国家负责、对行业负责、对考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保证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规范,促进了出版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出版科的工作。提出应通过主动与编辑对接、主动与厂家对接、主动与财务对接,形成化被动为主动的对接服务机制;通过生产经营多样化、出版方式多样化、成本参谋多样化,实现职能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魔鬼的美──从鲁迅的出版活动看鲁迅的生命意识本刊记者张立“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恒的痛苦的道路;从我,是走进永劫的人群的道路。正义感动了我的‘至高的造物主’:‘神圣的权力’,‘至尊的智慧’,以及‘本初的爱’把我造成。在我之前,没有...  相似文献   

7.
吴键 《采.写.编》2023,(6):113-115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图书出版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立足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的“十四五”时期,图书出版迫切需要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打造新时代出版精品、壮大数字出版产业,这为编审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文章结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内容,从理念守正创新、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三重维度,对新时期做好图书出版编审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3日是中国申奥成功的日子,从那时起,举国上下就踏上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征程。中国的出版人亦不例外,发挥自己的行业优势,积极出版奥运图书。根据CIP数据统计,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13日,七年多的时间,全国出版界共计为1350多种奥运相关图书上报了CIP数据,参与出版社近340家。  相似文献   

9.
12月8日下午,袁亮同志电话告知一个令人震惊的不幸消息:许力以同志今日凌晨去世了!这怎么可能呢?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一向身心健康,步态矫健,思维敏捷,心态平和。尽管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言谈举止仍充满着灵动飞扬的朝气。前天(6日)晚上,我还同他通过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出版业涌现了许多青年俊彦,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青春的朝气.借此,我也很想谈谈爱岗敬业的话题.要做好任何工作,首先要热爱这一工作,有热情,有兴趣.只有深切的热爱,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在工作中显出光和热,才能避免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被动应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李晓晶 《编辑之友》2010,(12):90-91
著名出版家王仿子先生近日出版了<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喜读这部出版史料,高兴之极,难以释手,把读竟日,获益匪浅.年逾95岁、德高望重的王仿子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化出版界的领导和专家,该书展示了其从事出版70年工作旅程的脚印以及王仿子先生从学徒、学生、爱国青年--这样"一个外行人闯入印刷世界的经历与感想的记录",文化-出版史合璧,是一部容量宏大的耐读耐品的史料作品.  相似文献   

12.
雨晗 《现代出版》2013,(3):70-72
"出版是理想,也是现实。出版人是文化人,也是生意人。""出版,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这些曾经是出版业界的共识。然而面对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当代出版业,"出版是什么?"这一问题似乎越来越难回答,"现实"与"生意人"的分量越来越沉重,以致"理想"与"文化人"的色彩越来越黯淡。当手段变成目的,文化奴役于经济,当代出版,必须静一静,缓一缓,有所思量。"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你就永远不可能到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读方式的普及,传统的出版、印刷、发行方式受到了挑战,数字出版、网络发行、多元阅读等新兴方式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出版业。融合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就策划编辑如何做好融合出版工作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做好融合出版工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曹恒娜 《新闻世界》2011,(5):225-227
从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运作情况看,出版教材教辅为大学教学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而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努力还很不足,甚至有出版不力的现象。但是大学出版在学术类图书的出版上有着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大学的学术资源、作者队伍、读者资源等,因此大学出版社如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术出版上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1958年上半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的包之静,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教研室邀请,给新闻系出版班作专题报告。本文就是这次报告的打字原稿,原题为《我国出版工作发展概况和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问题》。包在报告中,系统而又简明地叙述了新中国初期的出版工作整体部署。这篇出版史料,与一般的回忆文字不同,这是半个世纪前的当时讲的,事实比较准确,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在我们刊出,只删去文中一小段介绍出版界的“右派言论”,其余都保留了原样。为了显现报告主题,我们加了一个简明的标题,原标题则作为副标题保留。这篇史料,是“文革”期间的1972年底,由出版史研究专家方厚枢,从文化部将作废纸化浆的一堆历史文件资料中,花了三天捡回的三十多捆资料中的一件,因此尤其显得珍贵,供出版史研究之用。——编者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两年一届的韬奋出版奖出版人荣至所归.2008年已是第十届了.一如往常几届,当本届韬奋出版奖于9月9日揭晓后,20位获奖者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大家在分享其快乐、探讨其成功秘诀的同时,也很想知道他们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他们对于图书出版有怎样的理解和期待.他们的不凡经历、切身体会,本来而且也应该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开采"富矿"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刊特邀获此殊荣者与同在这一舞台上的业界同仁做一次倾心相谈.述其思想,授其理念,在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凝成的感悟中,也许能看到你我明天的发展方向.部分获奖者由于联系方式所限,未能够采访到,他们的思想的精华权且留作明天的期待吧.获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按照选题策划、审读加工、物化与营销等三大出版流程,逐一阐释了思想与表达、著作权主体、修改权、剽窃、版式设计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合同等一系列与出版工作密切相关的著作权问题。文章认为,出版者所享有的邻接权依存于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对著作权的维护既是出版人的义务,也是出版人的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志审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市局于8月27日与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地方志书和年鉴出版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并规范了地方志的出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成了近年出版史研究领域一种可贵的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出版史研究坠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落期,但以现代文学研究为主的其他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下向出版史领域多有介入,众多的学院派学者开始超越传统的以文本分析为主的界阈,而对文学所赖以存在的大学、出版社等制度性空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种从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的做法,落脚点多在于揭示、凸显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等,由此而取得的可喜进展,使得出版史研究大大超越此前多满足于史料整理与罗列这一层面,而获致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视野与学科品格.但毋可讳言的是,因为这些以学院派为主的研究者对出版行业的相对隔膜,谈出版文化往往偏重于阐释推演,难免失于史实空疏与不确.与此相比,一些出版中人尤其是老出版家因为长年注重史料爬梳,且有亲身的出版经历,对史料运用慎审,结论精当,一旦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观照史料,往往豁然开朗,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20.
张杰 《现代出版》2008,(3):37-40
在迎接上海交通大学112周年校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学术出版基金工作会议,张杰校长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功能与发展方向。这是一篇值得大学出版人关注的讲话,文章进出时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