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在非典     
这是一个受伤的城市,再没有人顾及北京这满眼春色和遍开的春花。震惊、猜忌、恐惧、无所事事甚至逃离,占据了人们的绝大多数情绪。大家在忐忑中小心地保护着自己;也在反思中为北京祈福  相似文献   

2.
尽管已经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2003年4月30日对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的采访,对我来说仍然是一次最难忘的采访经历。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新闻采访仅仅意味着采访,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而进行的职业行为,但在我看来,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仅停留在采访的层面,还可以上升到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4.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6.
风景秀美的重庆市辖有一个巫山县。巫山县城虽然不大,恶性大案却出了不少。1998年,县公安局一个巡警队员枪杀县长,惊动了国家公安部。事隔一年,县公安局两名警察在执行押解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时,竟邀请当地有名的“痞子”,也是被押解嫌犯的“仇敌”李某同行,任由李某安排食宿。结果造成了嫌犯落江、生死不明的严重后果,再一次地惊动了国家公安部。在这两个警察受审时,《重庆商报》主任记者方春光和另一名记者前去采访。采访期间,他们不断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巫山县治安不好和县公安系统问题严重。怎样才能辨别这些投诉的真伪?问…  相似文献   

7.
8.
对重大事件的采访,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兵团”作战,一般都是重要活动,影响极大,媒体竞争激烈,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出精品,不能出次品;只能走新路,不能走老路。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组合式战斗”,必须用特殊的“战术”来应对。记者2000年4—6月份,参加了“聚焦西部大开发”采访,感受颇多。鉴于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人员生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采  相似文献   

9.
汉语里有一个“临阵磨枪”的成语,本意带有一定的贬义,形容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事到临头才作准备。但后来人们为了给自己临时才着忙找借口,在此成语后加上“不快也光”,词义发生变化,带有了一定的褒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新闻采访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6月末,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陆振华同志约我写写记如何深入采访的章。他说,时下通讯工具现代化,记打开网页找资料,守着电脑写稿子,还要不要继续深入采访呢?  相似文献   

12.
13.
王晓鸥 《传媒》2001,(11):44-46
穿行原始森林 下山跌跌撞撞,不由微微屈膝,重心后倾,增加阻力,避免跌倒。才冲过陡坡,眼前横着一块百米长的大冰坂,年复一年的积雪覆盖而成,突兀在褐色的山崖上,远看像雪舌头。我不知怎么走?会不会有冰窟窿?旺堆说,用脚跟踩着他的  相似文献   

14.
枚玫 《军事记者》2002,(1):40-40
读高艾苏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可读性强,现场感强。在高艾苏的作品中,无论是消息,还是特写、通讯,都能感觉到他“亲历式”的风格扑面而来。每读一篇,犹如同他到现场走了一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现场亲历,才使其作品独具亮色,独具细腻的情感和沉甸甸的份量。身临其境,感知新鲜翻开高艾苏的作品,几乎每篇都有一些给人打下烙印的东西:新千年走漠河,漫天皆白。我刚把照相机对准哨所,鼻子竟冻在了机壳上。被雪线覆盖的山脊,像一个个低矮的土丘匍匐在我们脚下,天出奇的蓝。突然几声炸响,几个官兵身上的气体打火机爆了,外界气…  相似文献   

15.
16.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徐泉 《新闻界》2003,(4):61-62
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常听有年轻同行抱怨:“唉,情况不准,又白跑一趟。”意思是说,抱着很大的希望采访一条线索,结果发现跟自己当初的想象有比较大的出入,稿子出不来或者不怎么好写不说,还白搭了工夫。这样的情况,有不少刚进门的记者和通讯员都曾有过亲身体验。那么,怎样来减少这类尴尬?笔者以为有必要在采访中学会“柔性思维”。采访中的“柔性思维”,就是根据采访中遇到的新情况,随机应变,临时调整原有的采访及报道思路的一种灵活务实的考虑问题方式。在我们的日常新闻采访中,碰到线索与事实有出入,应该说是常有的现象,这也很正常。因为线…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新闻记者》2001,(9):55-57
21记者的报告□王勇 世纪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一天———5月31日上午9时40分 ,云南省富宁县城郊外 ,云南特大拐卖婴幼儿案中的4名主犯被执行枪决。我作为跟踪采访这桩大案的记者 ,在近两年的采访中 ,参与了这桩大案从侦破、抓捕、公审、公判直到执行整个办案过程的全过程跟踪采访。公安部根据我在采访这桩大案中所做的工作 ,授予我“全国打拐专项斗争先进新闻工作者”的称号。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采访。我总忘不了在这次采访中经历的许多人和事。引起中央领导关注的大案去年2月1日 ,云南日报编辑…  相似文献   

19.
李茂峰 《新闻世界》2004,(9):43-43,63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好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蚌埠日报》及时开辟了“聚焦三农,力促增收”、“小康路上领头雁”等直接反映“三农”的专栏。为了使“三农”的报道更深入扎实,可见可感.蚌埠日报社总编缉刘学海亲自策划了“春耕见闻”栏目,在为期12天的采访中,我与农民同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大鱼沉底,小鱼浮面。要捉大鱼,必须进人深水。否则,只能捉小鱼、小虾。新闻记常把抓新闻比作抓鱼,常有抓住了一条“鲜鱼”、“大鱼”、“活鱼”之说。然而,真正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鲜鱼”、“大鱼”、“活鱼”的新闻,又何尚不是隐藏在最基层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之中?翻开新中国的新闻史,有多少优秀新闻作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