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法 孩子会固执任性,这与他所在的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如今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六合一”家庭比比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六口都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事事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关爱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从家长心目中的“小皇帝”变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  相似文献   

2.
轻松自由的英国小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孩子殷钟睿,今年12周岁。因爸爸工作的关系,他于1996年2至1998年8月随我们一起去英国,在英格兰的北约克郡Barlby村,就读于当地的国立小学,使我有机会了解了一些英国的教育状况。 我们接触和观察过的大多数英国家庭把孩子看作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特殊的一员(个人意志的受体或小皇帝等)。家庭实行民主管理,人人平等,互相尊重。许多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留在家中(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或找一份“部分时间”(part time)工作,一周工作2天~3天。她们有大量…  相似文献   

3.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在德国,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把主宰自己的情绪看做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从娃娃时期就着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3,(1):18-19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秘密1:家庭时光优先一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7.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化凤!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尽管含辛茹苦用自己生命的泉水浇灌着新一代,却往往因“爱”入误区而事与愿违,终使良好的愿望成泡影。“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时下已决非个别现象。对孩子娇生惯养,如今已成普遍现象。不少家庭把孩子当作“小皇帝”一样“侍奉”,上下几代人众星捧月似的围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已经是独二代。他们是家庭中的“太阳”,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尽一切可能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无限给予,不求回报,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只会享受别人的爱,而不会施爱,不会体验别人的情感情绪,缺乏爱心和同情心。  相似文献   

10.
忧虑·深思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结构下,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这无可非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一些家长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做一颗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11.
在古罗马,许多家庭尤其是贵族家庭大量使用希腊人充当教仆。他们在古罗马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监督孩子的道德培养,负责接送上学,辅导功课等。教仆凭借自身的文化优势行使教育罗马孩子的“权力”。然而,身为奴隶或被释奴,教仆地位卑微,他们与孩子及其家庭之间形成了亲密友好与紧张敌对、情感与利益交织的微妙关系。教仆不仅对统治阶层的子女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平民甚至是奴隶儿童的初级教育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这一批孩子,人们称之为“独生代”。他们是肩负重任的跨世纪的一代。可以说,中国下世纪的胜负兴衰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呼吁“完全解放了孩子”,再三强调要“把孩子当人”,担忧“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先生的担忧,在现时独生子女的家长们看来,似乎业已过时。今天的孩子,谁会不把他当人呢?就这么根独苗,姥亲爷抱爹疼娘爱的,一个家庭三代人都成天为  相似文献   

14.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15.
秦汉“徒”为奴隶说是五十年代主张两汉为奴隶社会论者提出的问题。近来,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东汉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认为“秦汉至王莽执政,法禁苛刻,因犯法而被罚为官奴婢的数量有显著增加。”“秦始皇帝把几十万农民变成奴隶为他去修骊山坟墓。”“秦汉时大的土木工程,多是使用奴隶。秦始皇用奴隶修筑长城和骊山坟,汉惠帝用奴隶修建长安城。”“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冶铁业、其他矿业,主要使用奴隶劳动。”总之,“犯罪被罚为奴”是当时奴隶来源之一;秦汉“徒”都是奴隶。过去,我对此说就颇为怀疑;近日,重读秦汉史籍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一种美德。不知感恩,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宽容待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孩子缠着母亲要母亲给他讲连环画中的故事,母亲指着扔在地板上被孩子撕碎了的连环画说,“你都撕碎了,叫我怎么讲呢?”孩子看了看地板,走过去慢慢地把连环画拼凑起来……镜头二:小华正在专心地玩积木,小亮突然从旁边冲出来把小华砌了一半的“楼房”扫翻,小华呜呜地哭起来,小亮在旁边看到小华哭了,拍了拍小华的肩膀说:“都是我不好,我帮你重新砌”……或许镜头一中,母亲是气愤才说了句“你都撕碎了,叫我怎么讲呢”;而镜头二中,小华是因为受惊吓和生气才哭的,但都引起了淘气孩子的思考,还做出了弥补的措施。当然,孩子不可能在非常短暂的…  相似文献   

18.
平等启示录     
叶建云 《现代家教》2002,(12):27-27
这是一个美国家庭的一次家庭会议,主题是“关于服务”。男主人郑重宣布:家庭会议现在开始,今天由大儿子主持。大儿子早有准备,拿出一本书读一段有关“服务”的文章,并说了自己的见解。接着,其他孩子依次发言,每人都谈得极为认真。就连10岁的小儿子也说出了自己对“服务”的理解:“服务就是在别人生病时关心他,帮助他,使他快乐起来,不再痛苦”。家庭会议在全家高唱“家庭到永远”的歌声中结束。唱完歌,夫妇俩很真诚地对每个孩子说:“谢谢你们来,全家聚在一起真好!”孩子和父母互相致谢。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开朗、好学向上,有着良好的生活态度。那么有着优良品质的孩子又是如何培养的呢?在实现家长的教育愿望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用诸如“理想”、“目标”等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幼儿,不如从“小处”着手,从引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出发,把孩子的目标具体化,如从一件玩具、一次远足、一个亲吻、一次拥抱等等小事上,引导孩子成长。我们在家庭中尝试摆放“心愿树”,用“心愿上树”这一形象的做法引领孩子成长,收效较好。女儿文文特别喜欢手…  相似文献   

20.
活在他乡     
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道风景。千百万来自农村、小县城、城郊等地的人们,为了活得更好,背井离乡,来到繁华的城市。于是,“打工族”成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特有名词。十多年过去了,这支打工大军已日益庞大,他们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间,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在这支浩浩大军的背后,是一群生活在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小小鸟”。他们或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留守家乡,或跟着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远走他乡。在守望与流离中,他们成了一支同样庞大的“留守鸟”和“迁徙鸟”大军。他们是一群孱弱的小鸟,他们是一群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家庭,和学校;生活,和心灵。本期特别话题,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在外来打工族的孩子们身上聚焦。你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兄弟姐妹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班上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 你的目光是否曾在他们身上停留?你的大手是否曾试着牵起他们的小手?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心系教育、关注未来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