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对姜夔的《扬州慢》作出一个新的阐释。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姜夔在面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时,历史上的关于扬州的各种文本制约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特定的感受与理解,而他通过《扬州慢》的写作又重扬了他所提供的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并且,通过对这首词与同时代的别的关于扬州的文本的比较分析,说明姜夔的这种重构在文本上的一些特征,以及给这首词带来的思想和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刊刻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举凡唐代政治、经济、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及唐代历史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全唐诗》刊刻于清康熙年间,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初季振宜《唐诗》二书为底本,网罗宋元以来所刊刻、传钞的唐人别集等加以校补而成。此书的修纂,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而在此前数年,清圣祖玄晔即有修书的打算。四十四年五月,在扬州天宁寺开局,命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历史叙述中,对同一人物常使用各种不同称谓,令读者迷惑,但实际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左传》对不同国别的各类人物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称谓习惯,归纳分析《左传》人物称谓在特定情况下所体现的特点,可以看出今本《左传》的史料来源有三个方面:春秋各国史官编纂的国史,《左传》作者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及后代经师解经时的附益之词。因此,其编纂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即史料的摘抄、改订与后人的附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之国度。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一部中华书局版27册《全唐诗》(含2册《全唐诗外编》),共收录诗人3276家,作品53035首,可谓集唐诗之大成,基本上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筝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筝曲数量较多,《全唐诗》、《冥音录》和《仁智要录》中记载了唐代筝曲六十余首;唐代筝曲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全唐诗》与唐代时世妆、发式、面妆相结合,分析再现艳丽华美、大胆开放的唐代妆饰形象,同时发掘唐代诗人含蓄、美刺、传情等审美观念,为研究《全唐诗》和唐代妆饰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属于唐诗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域。虽有学者把唐诗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将有关邯郸文化的唐诗进行编选,但都未能在《全唐诗》的全部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邯郸的诗歌,进而深入考察分析。尝试从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以邯郸本土诗人及其创作和以邯郸历史文化作为核心的外来流寓诗人创作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填补《全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9.
梳理唐前及唐代史料发现,公冶长典故有三重含义:身在缧绁之中、非罪说和解鸟语.《全唐诗》中提及公冶长典故的诗作共有11首,典故使用时存在化用前人成句现象,并较多使用“非罪说”这一含义,以表达创作者们深陷囹圄时的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10.
南宋词家姜夔的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见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二十四桥”,课本注为:“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注家认为拥有二十四座桥乃是唐代扬州繁盛的标志之一。这样往,自然也说姜夔原词中的“二十四桥”是指二十四座桥。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唐代扬州的实际,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的确,唐代的扬州是一个商贾云集、笙歌四起的繁华富庶的大都市,而彼时的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相似文献   

11.
以《全唐诗》为文献依据和研究视点,再现唐人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日风俗盛况,探索唐代元宵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作者评介陶敏先生新近出版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一书,认为该书广泛占有史料,穷究史源,缜密细致地考证出《全唐诗》中大量未知人名,并纠正了书中许多人名、官名、地名等错误,以及前人和今人对《全唐诗》中人名的许多误考,是研究《全唐诗》成就最突出、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3.
剪纸诗是唐代百花争艳的诗苑中的奇葩,是唐代诗歌艺术与剪纸艺术的合璧。本文依据《全唐诗》,采用“以诗为媒、以诗证史”的方法,从民俗风尚、艺术成就、审美视角等多个维度,对唐代剪纸诗进行整体观照,肯定其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康熙“御定”《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工作底本即是钱谦益、季振宜所递辑之《全唐诗》。但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其传本有几?因文献难征,仍未得确解。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考证了季氏《全唐诗》流入内府的几个重要环节,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教学}1997年第2期发表了卞幼平老师《“二十四桥”实为一桥》一。卞认为人教版高中语第六册《扬州慢·淮左名都》关于“二十四桥”的注解是错误的,认为将“二十四桥”解释为“二十四座桥”,“无论从唐代扬州的实际,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各种体裁基本具备。诗人之多,诗歌创作之盛,是自古以来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据《全唐诗》收集的就有诗歌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这还不过是一部分,被时间所淘汰掉的,当比这多得多。唐代诗歌的确称得上是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它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的第一句是“记得当年草上飞”。这句的“草上飞”有的据引清人李斗著的《扬州画舫录》“传宣接递用小快船,名草上飞”中的话,把它解释成了“河运所用的小快船”了。但这一解释与全诗联系起来似乎就不好讲了。查《全唐诗》卷七三三,有一首唐代农民起义领袖的《自题像》诗,全诗如下:“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诗题下注明来源于五代宋初人陶的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唐代诗歌总集,卷帙浩繁,影响极大。但是,此书编纂于康熙四十五年,距今已有二百八十馀年,由于时代和资料的局限,仍有大量唐诗被遗佚。为此,王重民等先生又编纂了《全唐诗外编》,可以说有唐一代的诗歌庶几乎备矣。笔者最近因参加校点《全唐文》,翻阅日本《大正大藏经》,发现唐·圆照编辑的《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以下简称《不空表制集》)六卷,其中的文章绝大多数为《全唐文》及其《拾遗》、《续拾》所未收者,而且还附收诗三首,亦不见于《全唐诗》及其《外编》,是至今未曾介绍过的唐代佚诗。因此,我将它们补辑出来,并作简略的笺识,以供整理和研究唐代文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依托"文化"与"生态"两张优质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在扬州绽放出越来越迷人的光芒,为这座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入了新的旅游内涵。本文对扬州文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扬州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