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文以汇文公司OPAC系统为例,介绍应用Ajax技术,在传统OPAC搜索界面中集成搜索建议功能,从而大大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OPAC,进一步增加OPAC的可用性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对OPAC服务功能的几点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OPAC系统可实施改善的服务功能包括:嵌入著名搜索引擎的特色服务功能模块,引导读者多途径检索馆藏信息;研究用户搜索行为,提供"搜索建议(搜索帮助)";增加检索关键词的高亮显示功能,帮助读者鉴别结果;深度揭示馆藏地,便于读者快速确定文献的物理位置;整合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基于OPAC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服务.从这5个方面对OPAC系统的改进,能够体现出其以人为本的功能,使读者更为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OPAC2.0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OPAC2.O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OPAC存在的主要不足,在引进Web2.0和图书馆2.0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OPAC系统——图书馆知识搜索LKS,阐述了LKS的理念。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0PAC2.0的实践,对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给出了解决方案。该文为2009年第五期“重庆大学图书馆2.O实践”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4.
OPAC的可用性、方便性备受图书馆和用户关注,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技术的发展,OPAC的功能日趋完善。以东莞图书馆为实例,对东莞图书馆的InterlibOPAC和读秀学术搜索的特点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期对图书馆OPAC功能的改进和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统OPAC界面呆板,个性化不强,构建新一代OPAC系统势在必行。OPAC2.0是图书馆2.0的一部分,图书馆2.0又是Web2.0趋势下的产物。Web2.0技术及理念对图书馆2.0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Scriblio是一款构建图书馆OPAC系统的优秀的组合开源软件,在一些图书馆得到应用,提出利用Scriblio构建图书馆新一代OPAC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6.
OPAC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在变革的前夜。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OPAC变革过程中的一些实例,总结出图书馆改进OPAC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购买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改良、升级后的OPAC产品;二是图书馆技术人员自主开发或在原来基础上改进OPAC;三是图书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改进OPAC。最后,作者认为不管走哪一种途径,开放的、社会化的OPAC系统是OPAC2.0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OPAC的可用性、方便性一直是图书馆及用户所关注的,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技术的发展,整合到OPAC的功能越来越多。本文以东莞图书馆为实例,分别对东莞图书馆的Interlib OPAC与读秀学术搜索各自特点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期通过对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对图书馆OPAC日后的改进和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武汉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获取为期18天的访问日志数据并对其进行清洗和处理,基于点击流数据分析框架的路径层开展数据分析。经划分、编码、筛选得到51410条待分析路径并按长度分为3组,利用Levenshtein Distance算法提取各组中心路径,以2D折线图的形式对其进行可视化。可视化分析揭示,用户访问OPAC系统留下的主要是包含3-10个页面的短路径,他们习惯于从图书馆主页进入OPAC,很少使用复杂的搜索方式,倾向于将OPAC作为查阅资源所在馆藏位置的工具。图书馆应考虑从界面和功能两个方面改善OPAC设计,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利用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2.0时代的OPAC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图书馆2.0理念的内涵及OPAC系统的发展,并重点阐述了图书馆2.0技术在OPAC系统中的应用及ALEPH V18的主要功能,总结了图书馆2.0时代OPAC的特点,展望了未来OPAC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开源OPAC 2.0-VuFind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图书馆在对现有OPAC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时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对具有2.0特征的开源OPAC软件VuFind的介绍及基于CNMARC数据的应用实践,提出一种利用开源OPAC软件VuFind实现对图书馆现有OPAC系统升级换代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叶莉 《图书馆建设》2011,(6):41-44,48
在新型网络技术及服务的影响下,Google已成为用户搜索信息的首选,致使OPAC处于转型的边缘。OPAC2.0脱离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束缚,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起了检索范围广泛、书目内容丰富、文献内容相关联、以用户为中心的检索系统。OPAC2.0的新功能促使图书馆编目工作发生着巨大的调整与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编目馆员向专业信息组织人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谢宝义 《图书馆建设》2011,(2):33-35,40
数字资源整合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整合对象及整合过程的不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基于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在完善OPAC系统与数字资源整合及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基础上,重点建设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以实现数字资源的高级整合。  相似文献   

13.
OPAC与网上书店检索系统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卫东 《图书馆论坛》2006,26(4):105-107
通过OPAC与网上书店的检索系统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网络环境下读者对OPAC的要求,提出了对改进OPAC功能的一些看法,包括强化书目记录、增加超链节和改进检索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3) Scandinavia     
The lack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kills, and searching abilities of a specific user group in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hinder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s in making the best decisions when designing, acquiring,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group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order to assist system managers in the selection of OPACs.

The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1) academic level of study and age of the students affect the preference for the type of OPAC system selected, but the academic major of the students does not affect the preference; (2) system designers should prepare more specific instructions regarding searching methods; (3) system designers should focus o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menu, since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learning about OPAC systems was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menu; and (4) menu-driven systems should be the first selection of OPAC systems for Korean student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when designing, adopting, or managing a new OPAC system. Topic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AC systems and their use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The lack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kills, and searching abilities of a specific user group in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hinder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s in making the best decisions when designing, acquiring,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group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order to assist system managers in the selection of OPACs.The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1) academic level of study and age of the students affect the preference for the type of OPAC system selected, but the academic major of the students does not affect the preference; (2) system designers should prepare more specific instructions regarding searching methods; (3) system designers should focus o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menu, since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learning about OPAC systems was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menu; and (4) menu-driven systems should be the first selection of OPAC systems for Korean students.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when designing, adopting, or managing a new OPAC system. Topic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AC systems and their use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开源软件构建OPAC检索机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OPAC检索机缺少专有的系统运行环境,提出一种利用开源软件构建OPAC检索机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的基于Windows的OPAC检索机解决方案,采用完全免费、标准开放的开源软件构建,不仅减少系统的投入,而且具有高效、稳定、安全、易维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讨高校用户使用图书馆OPAC系统遭遇检索失败时提问调整的应对方式。[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收集并对OPAC日志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用户采取停止检索、平移、泛化、专指及混合方式调整应对失败的情况。[结果/结论] 仅有十分之一的调整不做任何努力直接停止检索;在进行应对的情况中,平移调整最为常见(占44.2%),其次是泛化调整(占24.4%),专指与混合调整的情况比较少见。最后,从用户检索技巧培训和系统改进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探讨用户在公共检索计算机上进行OPAC检索时遭遇失败的原因,为增加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 以国内某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例,从数据资源相关、用户相关、系统功能相关3个角度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结论] 总结出三大类、19个具体类目的失败原因:首先,用户相关原因为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用户检索策略方面的欠缺;其次是馆藏缺失问题,以文学类图书居多;再次是系统相关原因,主要体现在空格的"与""或"默认处理上。并从OPAC系统改进、用户培训和资源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OPAC读者行为挖掘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OPAC系统信息库中积累的大量读者借阅和检索行为数据,对基于读者行为挖掘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以实现主动智能化的个性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探讨用户在公共检索和非公共检索计算机上进行OPAC检索的行为共性与差异。[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例,对图书馆内公共检索计算机和馆外典型非公共检索计算机产生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从基本特征、一次检索会话内的检索行为特征两方面,对两类计算机用户的OPAC检索行为进行比较。[结果/结论] 公共检索计算机用户与非公共检索计算机用户在关键检索行为的表现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包括检索点与高级检索功能的使用、一次检索会话内的提问调整方式等。同时,两类用户在一次检索会话的提问次数、持续时间、两次检索会话时间间隔等方面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