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偶、对仗和对联都是对对子,三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包括相近、相反、相连)的两个分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根据对偶的定义,组成对偶的句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两个分句;②两个分句字数相等;③结构相同;④意义相关。如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修辞漫谈     
对偶是由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意思相对或相关的两个句于或词组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浩大声势.这两句的修辞手法就是对偶.上下句都是七个字,结构都是两个主语词组,而且调性相同,“四海”对“五洲”,“翻腾”对“震荡”,“云水”对“风雷”,“怒”对“激”.这是很工整的对偶,不仅结构相称,意思相关,而且平仄相调,声调和谐,字不重复.对偶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串对.正对是上下句内容相近的.如:“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智取威虎山》),这两句意思相近,互相补充,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杨子荣排除千难万险誓把恶魔消灭的高昂激情和英雄胆识.反对是上下句内容相反的.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横眉”对“俯首”、“冷对”对“甘为”、“千  相似文献   

3.
漫话对偶     
对偶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由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句子组成。从表达意义上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 1.正对,即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相近的对偶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反对,即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相反的对偶句。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流水对。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相连,两句之间有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4.
互文和对偶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互文,就是上下两句互相关联交错,上下文结合,获得一个完整的意思.对偶,就是用结构类似或相同的一对句子或句子成分,表达一个意思的两面或两层,或两个相对的意思.互文和对偶极其相似,我们要仔细考虑、弄清含义.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虽已降下帷幕,但新闻报道的精彩标题仍萦绕脑际,挥之不去。运用对偶拟制的妙题就是闪亮的一种。对偶是把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用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若按内容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这三种形式在本届世界杯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均有上佳亮相。一、正对。相对事物的意思相同或相类似,上下联形式上对称,意思上互相补充。例如:1.曲终宴散黄衫军五吻神杯实至名归外星人首挂金靴(《文汇报》)2.战强者院落百败不馁待龙飞盼中国足球…  相似文献   

6.
“对文”属训诂学范畴,是古人“行文之法,立言之例”的一种,它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语义相关的对句或结构中,相对应的词语,在词义上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相反或相对的关系。这就是说:句意相近的对文一般具有相同相近的词义,而句意相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掌握一点对联知识,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美,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对中学生来说,主要能弄清对联中的对偶修辞手法即可。也就是要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其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是难点。近年来,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有关对联的考题。2006年中考也不例外,请看以下考题:1.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  相似文献   

8.
对偶,也称对仗、对联等,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句子,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格(或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里,特别是骈文和律诗里普遍存在着这种修辞格,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掌握对偶这种修辞格,有利于古代诗文的解读。通常我们把句法结构相同、数字相同的两句互相称为对仗,这是正格。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阅读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词语障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不只要讲解清楚一个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他们一些解释词语的方法。利用词语的对应关系释词,是理解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人行文,常用一些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句与句之间在相互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有相关、相对和相反、相同的几种情况。这类情形,可以称之为对应词语,前人有的称之为之“互文”。这种词语的对应关系,一般是属于修辞中的对偶或排比。但是对应性词语中的意义相同和相反的,相当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这两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叫“对偶化方法”? 对偶原则是射影几何中特有的重要方法,而“对偶化方法”是一种对称类比联想。它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已有强烈的渗透。何谓“对偶”?对偶两字在文学中是一个修辞,其含义是:“用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言表示相反、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这个修辞在数学中用于表述结构对称的数学问题也屡见不鲜。如:对偶点、对偶式、对偶图、对偶空间、对偶运算、对偶命题等等.这些对偶的数学问题虽然其内涵各有不同,但却具有以下共同点: 1.数量上是成对的(如,3~(1/2) 1与3~(1/2)-1); 2.外观结构上是对称的(指元素和运算功能、语言表述等对称);  相似文献   

11.
<正>何为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称为对偶.在数学中,我们把形式相似,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一对式子称为对偶式.在解题时,通过合理构造对偶关系,并通过对对偶关系进行适当的和、差、积运算,往往能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仗种种     
<正>"对仗"现在称"对偶",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不过古代诗赋中的对仗要严格得多。不但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对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对偶源远流长。上至庙堂,下至民间,从文章到诗歌,从诗歌到对联,从文言到白话,对偶修辞都极其活跃地存在于这广阔的空间。其要求的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甚至意义要相关联、音韵相互和谐的特征,非常契合于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汉语。其识上句必知下句左右对称的格式,其对情绪渲染、主题强化的"装饰性",其内部语义互补触发更多联想的"完形性",都决定了对偶这种修辞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浅谈对偶     
对偶就是“对对子”,对联就是对偶句.对偶是两个句子相对,所谓“相对”是指哪些方面呢?有严式和宽式的分别,严式要求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拗,没有重复的字。一、严式: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这首诗的第三、四,五、六句都是对偶句。拿五六句来说,两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结构也相同.都是“状—谓—宾”式,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很严整。平仄相拗,前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很工整,两句没有重复字.这足严格的对偶.律诗要求第三、四句,五、六句是这样严式的对偶.绝句不用对仗,若用可以在第一二句,极少数在  相似文献   

15.
对偶小解     
对偶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这里上下两句中相对应的词、词性和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上一句,“朔气”对“寒光”,名词对名词;“传”对“照”,动词对动词“;金柝”对“铁衣”,名词对名词。下一句中,也是“将军”对“壮士”“;百战死”对“十年归”。两句不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也相同。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的对偶还要求平仄协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一联…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出了"拟对句"一题。由于此题较新,要得满分不容易。 所谓拟对句,就是在表达内容时使用对偶(严格说是"对仗")的修辞手法,即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意思。 这里的"相关意思"存在着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遇到“难免”和“难免不”这两个所谓的词。有人说两个词完全相同;有人说两个词截然相反。对垒相持之下,只好去查“词典”,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大家称其为“死亡地带”。我们不妨来看这道语言表达题:①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②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还是不同呢?有一个材料认为相同:①中“难”、“免”形成双重否定,表肯定;②中  相似文献   

18.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用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语句成双作对地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两个相反、相似或相关意义的修辞方式。[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语言要素的均势对等,其形成动因和机制是认知心理学上的对称性原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集,《尚书》历来  相似文献   

19.
石群霞 《学语文》2007,(1):42-42
“对文”是传统训诂学中的常用术语。所谓对文,就是指上下平行结构中的两个词,它们对应位置一致,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同、相近,词性相同及句中充当的成分相同。中学文言文中对文的例子很多,正确认识并运用对文于学习中学文言文很有帮助。处于对文位置的两词,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意  相似文献   

20.
互文一般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有对称的美感。我们往往会把“互文”同对偶和排比等混淆起来。因为,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辞格,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是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举方式。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之语句成串地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格。它们都有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等方面的共同点。对偶往往是互文,但互文不一定对偶,排比与“互文”的区别统统在语义程度和气势上,它的下一结构比上一结构要进一层,而“互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