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5,(3):108-108
新闻简述:北京时间今在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队成功地登上了南极球盖最高点,插上了五星红旗,为人类认知南极做出了贡献,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盖最高点海拔为4093米。  相似文献   

2.
3.
《大众科技》2010,(6):7-7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可能来自于外太空的彗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中部雪原发现彗星尘埃,相关样品和检测报告已经得到法国核子与质子光谱仪研究中心的确认。  相似文献   

4.
蔡之岳 《知识窗》2001,(5):44-45
1999年4月,我们这支“远征探险搜索队“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目的仍是寻找当年马洛里和艾尔威尼命运的线索.这两位英国登山先驱于1924年6月8日失踪,此后的70多年中,曾有两次关于他们命运的消息:1933年,一支英国远征探险队在珠穆朗玛峰半山腰曾经发现过一把破冰斧,上面有一些标记,证明这把斧头的主人是艾尔威尼;1975年5月,一位名叫王红宝(音译)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曾经在距离这把破冰斧不远的下坡处发现一具风干的尸体,据他当年描述,那具尸体“样子像英国人“.……  相似文献   

5.
一、冠多项地球之“最”的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南极圈内。它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的平均高度还高2.5倍,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但这个高度主要由冰盖构成。如果去掉冰盖,南极洲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又是世界上平均高度  相似文献   

6.
侯光良 《金秋科苑》2013,(10):59-59
青藏高原在过去数百万年以来强烈抬升,隆起为全球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对人类来说,登上高原,不仅需要征服海拔4000米的地形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战胜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的极大挑战。那么人类最早是在何时、何地登上高原?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2,(9):8-8
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近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7,(12):5
在我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将会出现两位特殊“考察队员”的身影——“冰雪面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这是我国在南极考察事业中首次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  相似文献   

9.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3):27-28
科技是把双刃剑,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就在人类逐渐走向太空深处实现自己的探索之梦时,也给太空带去了它一定不想要的东西——太空垃圾。与国际空间站、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一同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太空垃圾开始受到航天部门的注意,它们实在已经开始威胁太空探索的安全问题。而欧洲航天局对太空垃圾处理的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据欧洲航天局近日的报道,最近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厌氧细菌来"吃掉"宇航员在太空路途中产生的废物。  相似文献   

10.
11.
《百科知识》2008,(7):10-11
正在绕火星轨道上运行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所携带的高清晰度照相机,成功拍摄到火星北极附近区域山崩的照片。这是迄今人类探测器首次记录到火星上发生山崩。山崩导致类似冰块的物质还有尘埃等从高耸的斜坡上翻滚而下,在坡底处激起巨大的云团。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农业研究中心(INBA)、中国科学院、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的共同支持下,中科院周琪研究员在法国INRA负责组建的研究小组取得重要成果。该小组采用在克隆小鼠和克隆牛研究中发明的“损伤切除术”,并且发明了能够精确控制大鼠卵细胞自发活化的专利技术,获得克隆大鼠成功。这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科学》上发表动物克隆领域原始创新性工作成果。该研究使人类首次获得克隆的大鼠,它的成功将在动物发育机理、动物克隆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将有助于研究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人类慢性疾病。人类首…  相似文献   

13.
37年前,“阿波罗11号”载着3名宇航员,第一次成功地让人类登陆月球。很少人知道,这个已经家喻户晓的航天行动差一点失败! 40年后,曾经参与那次著名航行的人和我们一起,缅怀那段历史,探访从未对外公开过的细节,了解这次伟大的行动背后,曾经隐藏着怎样的重重危机。 1969年7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早晨  相似文献   

14.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也不是。可以明确地说,每一项宇航试验,每一次宇宙飞行都会使我们更接近火星。人类对这个桔红色的星球曾不只一次地编绘出种种美丽的神话。人们给火星想象出了许多合乎情理的东西,甚至还提出火星上有有翼动物。美国出版界还发布了发现火星上有类似埃及金字塔的消息。应当承认,在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之外只有火星的自然条件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迄今,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痕迹的一切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今后不再进行这种努力。我们知道,太阳赋与火星的热量只及地球的一半。火星上夜晚的温度为-100℃,白天即使在最好的气候条件下也不过零上几度。实验室里模拟火星条件的生物试验表明:有一些地球生物死亡,另外一些处于“冬眠”状态,还有一些却活下来了,而且还繁衍。低温、稀薄空气等恶劣自  相似文献   

15.
16.
正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4,(7):22-22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河野友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两只母鼠卵子中的遗传物质,以“无受精生殖”方式培育出幼鼠。这一成果的取得打破了哺乳动物繁殖必须依赖雌雄双方的遗传规律,确立了哺乳动物除受精、克隆之外的第三种繁殖模式。该成果发表在4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在自然界中,“无受精生殖”仅存在于少量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的繁殖活动中。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不用雄性精子,只使用雌性的卵子进行繁殖的“无受精生殖”尚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历来哺乳动物的生殖都离不开卵子和精子双方的遗传基因。河野教…  相似文献   

18.
严炎  刘星 《今日科苑》2013,(12):73-74
新科学家报道,火星尘埃对人类健康有害,甚至可能严重的阻碍未来人类前往火星。因此研究太空健康的科研人员聚集一堂,仔细考虑2030年将人类发送至火星的可能。实验室研究表明火星尘埃可能是一个危害健康的恶魔,因为它包含细粒的硅酸盐矿物,后者在火星上非常常见。  相似文献   

19.
季江徽 《中国科学基金》2023,(2):262-264+266
<正>科幻片中的剧情,在2022年成为了现实。2022年9月26日,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 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并使其偏离轨道。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现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有应对之计。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 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尽管这次撞击是一次性任务,但是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能为以后设计任何撞击小行星任务动量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