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  相似文献   

2.
星汉教授为当代著名诗人,在对东天山地区进行学术考察中得诗38首,名之为《东天山诗稿》.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组诗诃的东天山文化现象、重大课题野外调查、学生接受爱国爱疆教育、古今西域诗、当今诗坛的走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18,(3):48-50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许多关系其交游的人名,钱仲联在《剑南诗稿校注》里,对其进行了考证,但也有失考或考之太过简略者。为之补考,以期为陆游诗歌的进一步研究贡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福庆的《异域竹枝词》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万种风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图景,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多其他竹枝词较少涉及或者没有涉及的内容。竹枝词作为洞察民俗传统和文化精神的特殊史料,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5.
吴思增 《天中学刊》2005,20(4):77-79
刘禹锡是中唐富有创作成就的一位诗人。他身历贬谪,寄情巴楚,写下许多佳篇,《竹枝词》即作于此间。其诗反映了当地的山川形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巴楚独特的民风又影响着诗人的心绪情感,诗中寄寓着作者的漂泊之感和凄凉幽思,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与技能。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书家是中国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虽无心于书法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当代书法学习、研究以及书法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的诗稿,融诗之情与书之韵于一体,以独特的文风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不仅为书法提供了更为深广的内容与审美空间,而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扩展了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我们研究鲁迅先生书法以及精神世界的最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竹枝词简论     
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非常注意向民歌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别开生面。源于民歌的《竹枝词》这一学形式,自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之后,便广为流传,千余年后,仍然经久不衰,这自然是和刘禹锡的学造诣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歌所赋予《竹枝词》的先天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伦明是广东近代的诗人,《伦哲如诗稿》是其主要诗集。版本与诗作佚字、分期与诗作题材、诗作特色与不足是分析《伦哲如诗稿》的主要方面。诗作中的书世界、叠韵怀人诗是伦明诗作的主要特色,比较一致的诗题与用韵,则是伦明诗作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诗歌创作与伦明身处的时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
清光绪二十九年《重修永城县志》卷36《词章志.诗》载录蒋孟尾《竹枝词》与吕履泰《竹枝词》。其中关于当地民风民俗,以及经济作物栽植、蚕桑业经营乃至商贸活动等信息,值得古代社会史、民俗史、经济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永城及其附近地区历史文化的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竹王崇拜”与《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运用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祟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祟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章钩沉史籍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康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耐,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1.
现存清代湖南的土家族竹枝词在数量上有百余首,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丰富多样,它们记述民族历史与传说,吟咏山川美景和物产,描绘生产劳动图景,展现真实的社会风俗,咏唱男女间的爱情,反映特定的社会历史与背景。虽是文人创作,却用竹枝词这种由民歌改造的诗体形式,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土家儿女的各种生活情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体现出鲜明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具有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元代竹枝词作品中有涉及冀北交通的内容。作者经行居庸道路,记述了沿途见闻。对于交通史、生态史、民俗史,乃至长城地带区域文化的研究,都提供了值得珍视的信息。作为纪行诗的一种,相关竹枝词作品的文学价值也因此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朦胧美是《聊斋志异》的美学特征之一。它写的人物变化,不是有客观条件为依据,而是虚幻的、想像的,因之也是模糊的、朦胧的;其艺术世界的情景和人物,使人产生心理距离,距离感产生模糊体验紫朦胧美;《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千姿百态,作者主要用“虚”笔,笔端变化,用多种自然形态的类比以传其神,具有很大程度的朦胧美。《聊斋志异》的评点家对小说的朦胧美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记录的大量战争事件,集中发生于明末清初的北中国。为了忠实表现乱世中黎元之悲,也为了谴责肆意的屠戮行为,作者选择了委婉曲折的笔法。如此一来,作者在为创作争得了合法空间的同时,也因语意指向上的模糊而引起后世研究者的争论。究其原因,源自于清初汉族士人普遍的内在生存困境———微妙的民族情感和欲言不能的内心压抑。  相似文献   

15.
竹枝词这一自唐代刘禹锡借鉴巴楚民歌而形成的诗体在清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清代以新疆一隅作为描写对象的新疆竹枝词更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独特认识价值,与传统竹枝词相比较而言,在艺术上也显见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以满腔朝代兴替之慨、民族压迫之恨和个人科场失意之怨忿,从一个底层乡村知识分子的视角,揭露了满清统治的腐败黑暗,发泄了一种"孤愤不平"之气。然而,在"文字狱"猖獗横行的康乾时代,面对残酷的镇压,人们普遍噤若寒蝉,蒲氏的刺贪讽世的创作愈发显出勇气和胆识。为了避开文网,他采取了幻化与变形、并置与对比、虚写与实写、影射与暗喻等曲笔手法,使作品既具有历史价值更富于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棨《镇城竹枝词》记载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镇江史事,涉及战史记录、官场表现、社会风潮,以至《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的“镇城风景”,使得我们对相关史实的认识,可以由于得到更为具体生动的信息而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成功塑造了花妖狐魅、科举士子的形象,其中的农民形象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聊斋志异》写到农民的有四十多篇,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一个类型,不应被忽略。农民形象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