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国际化的发展,从整体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新角度——全球史观。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全球史观培养,历史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全球史观大量运用于历史教材中。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5):151-152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多种史观。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史观的运用至关重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历史史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教学过程的进行。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对如何运用多元史观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56):117-118
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元史观,运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解读历史,并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新史观。本文拟从案例激趣、概念教学、习题练习、后续落实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对新史观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所谓全球史观,就是不能用狭隘的旧的眼光去孤立地、割裂地观察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而应当站在全球的大视角,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强全球史意识,用全球史观指导历史教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范佳薇 《文教资料》2014,(25):165-166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就中学历史课程而言,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文明史观在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线教师也有意在教学中应用文明史观进行教学。本文从文明史观的概念、内涵及文明史观如何指导中学历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蕴含的各种史观的基础上,对四大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进行体系建构,进而以文明的演进和拓展为线索构筑起崭新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史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的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基本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历史沦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近些年来,史学研究已经返璞归真,求真与求实成为学者普遍认同的治学态度。中学历史教学,或囿于传统史观的影响,或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产生对教材"贴标签"式的解读,对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过不利影响。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在多元史观视野下,以全球、文明、现代化等新史观去解读教材,依托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观强调将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世界历史的学术研究领域中,中国学者在有意或无意识地运用全球史观理论方面,著作丰厚,成果斐然。但是,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全球史观却相对滞后。本文试图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对世界历史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整合,给世界历史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野或方法。同时,希望引起学界重视并推动高师院校世界历史教师关注、研究这个问题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全球一体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全球史观的出现,所谓“全球史观”是本世纪中叶在西方史中形成的一种世界历史观念,代表人物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hlugh)和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ianos),麦克尼尔(Willian H.McNeill)等,斯塔夫里阿诺斯1966-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两卷本)是全球史观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史教学要应合时代的要求,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引入到高校世界史教学之中,从史观的视角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推进世界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突破阶级斗争史观的限制,从现代化、全球化的视角,阐释历史,解决传统世界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地解读重大历史事件,透析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从而把握世界史发展的脉络,推动世界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史观解决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利用文明史观能更好地评价历史人物,利用现代史观能引导学生搭建认知系统,利用全球史观能促使学生打开多维视角,利用社会史观能将人文教育引入历史教学中。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史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4.
宋景田 《考试》2012,(12):25-26
具体来说,一轮复习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全球史观审视、分析中国经济史当今史学界引进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阐释人类历史的背景之一,是想超越过去若干社会形态演进的模式。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与我们以前所说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或者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道路),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一种超越,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史观"作为国内外史学界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是史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认识世界历史及其变化的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倾向。作为反映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变化的世界当代史,在教材内容和体系还相对陈旧的状况下,用"全球史观"构建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全球史观"的思维方法思考战后世界历史和当今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具有世界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纵观新课改省份的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新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灵魂。历史复习当然要重视新史观,吸纳新理念。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史观,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复习中应加强对新史观的教学与理解运用。这几种新史观大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代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其中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史观等都是史学理论中的范式。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史学理论培养,进而提高课堂品质。本文旨在对史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俞秀萍 《教学月刊》2013,(12):39-40
全球史观是以全球视野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观念和史学研究方法,特别强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宏观和联系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演变过程,故学界又称之为整体史观。当前,全球史观已走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全球史观科学地分析历史,进一步提升分析、评价、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高考考核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高中起始阶段,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引入全球史观进行历史教学已成为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立足学情与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全球史观,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广度的拓展以及历史情感与认识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开场导入——引入全球史观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语如同磁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同航标,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其指明思维方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有效地将全球史观自然地引入高中历史课堂。例如,在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如下导人语人题。“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当西方的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之时,东方的中国仍旧处于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然而,近代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外推  相似文献   

19.
淡化阶级斗争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影响,推崇文明史观所折射出来的史学内涵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业已发端.作为新生事物的教学改革,改革涉及的文明史观核心地位的确立、教改细节的完善以及历史教学论界的支援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困境.文明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想落到实处,就需在提高文明史观理论阐释力、细化教改诸环节以及挖掘历史教学论领域研究热情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来指导高考历史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随着命题技巧的进步,社会史观也逐渐进入了命题专家们的视角。例:(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