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生态系统论视角研究科技创新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行为活动主体、行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内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创新模式,并分析了鼓励创新的政策,提出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生态系统"4个层次,由此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最后,...  相似文献   

3.
科技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系统论是分析和理解科技基础设施特性的理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初步探讨科技基础设施的概念模型,从本质上阐述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内容,并以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为例,说明了基于系统论的科技基础设施概念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生态体系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创新的实现需要一个产业生态。突破性技术不一定是创新的成功,创新的成功需要在生态中实现。结合多个案例的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从计划、立项、资助到评价都把技术孤立到产业之外,产业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技术的步伐。建议决策部门应从创新生态的角度重新思考我国科技管理模式,从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着手,提高国家科技管理的效率和产业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科技创新经历了从1.0封闭式创新到2.0开放式创新再到3.0创新生态系统3个阶段.我国在创新1.0阶段与创新2.0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技术追赶,当前所处的创新3.0阶段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阶段.结合创新3.0阶段科技创新的新特征,基于创新3.0阶段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我国应加强创新主体间合作互动、加快...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依靠多主体、多因素相互配合协作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创新行为.因其具有系统、动态、融合的特性,正成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一种主流范式.因此,针对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同时存在"协同"与"背反"的两元性特质,研究决定选取站在协同创新这一全新的视角上,在对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的探讨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的竞争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基于创新生态视角,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分析省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竞争程度,通过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四象限分析法探求竞争适宜度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竞争适宜度对科技创新效率并不敏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从政府与市场、规划与机制、硬件与软件3个方面为进一步优化配置军民资源结构、加快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进化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过程与层次,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机制,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系统框架,探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展源于创新驱动,具有生命力的创新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一整套在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支撑下的创新生态体系.只有形成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化建设,才能突破传统思维范式,强劲发展动力.深入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优势,提出创新体系构建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界定了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含义,阐述了其特征与功能结构,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并以手机的技术创新为例,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培  杨迎 《科研管理》2020,41(8):31-38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以软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展开案例分析。研究表明:行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和知识共创具有差异性。先导阶段为核心行动主体型结构,以内向型知识共创为主;发生阶段主为多元网络型结构,以内向型与外向型知识共创混合为特征;输出阶段为多元网络型或复杂系统型结构,以外向型知识共创为主。案例揭示了服务创新过程中行动主体参与度、知识共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关系,为探究多主体服务创新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刘志春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5,36(2):26-31,144
本文运用创新生态体系的观点考察我国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状况,并将其综合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关系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一套科技园区创新生态活动的观测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53家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水平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应用超效率DEA对这些科技园区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创新生态水平与创新效率时滞关系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通过对样本高新区2007到2012年数据的观测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我国高新区的创新生态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新生态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短期时间维度的影响,但尚未发现长于2年以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婷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76-1582
基于Kortum和Lerner采用的创新生产函数,将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分解为资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效率提高效应。运用2003-2013年的区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资本增加效应,但未能有效发挥创新效率提高效应;同时,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创新要素密集和创新生态环境温润的北京、深圳及上海地区的表现比较突出。基于此,为实现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良好耦合,改善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需仰仗技术创新要素的聚集和创新生态环境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5.
施云燕  康海霞  迟浩 《今日科苑》2021,(3):34-39,48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深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聚焦高质量发展,分析了我国良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建设特征,并立足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优化人才激励政策、筹划高端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和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提出深入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有效运行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助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创新价值链视角进行框架切入,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14-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展开实证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在2014年到2018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局面,年均增长9.7%,2016年后技术效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了规模效率变动的影响。(2)我国东部地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更趋近于最优化前沿面,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省际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间的技术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各省份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现相近趋势。(3)各省际区域对不同资源投入的敏感性程度不同,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投入资源冗余或分配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种群非对称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上游零组件、下游互补品等不同技术种群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耦合关系存在非对称性。通过引入生态学关于生物演化密度依赖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技术种群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技术互动性越强,技术种群之间耦合强度越大;技术相对越重要,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技术所有权越集中,即技术垄断程度越高,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是对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基于财务业绩与创新行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进行研究。在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OBI观点与BBI观点激励冲突的文献述评基础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新行为与财务业绩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经营者技术创新组合激励模式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改进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期望收益,以此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破性技术创新: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明显加快,使企业的创新由以渐进性创新为主转变为以突破性创新为主。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本文在阐述突破性技术创新特征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复杂产业,其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创新平台的支撑。本研究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