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08,(12):28-31
2008年是语文课程改革迈上改革之路的第七年,如果对本年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作一个概括.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坚守语文本真,构建高效课堂。运行状态平稳。2008年是语文界追寻母语本色本真的一年。是认真读思中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一年,是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手;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本质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脚;语文教师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头部,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程参与主体如何履行自身的伦理职责是摆在语文课程改革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课程参与主体在建构语文课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局限。只有语文教师成为语文课堂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成为语文课程实施的决策者,语文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地实施。有必要重构语文课程的话语空间,赋权于语文教师课程实践权利,并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他语文课程建构主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七年,如果对本年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作一个概括,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坚守语文本真,构建高效课堂,运行状态平稳。2008年是语文界追寻母语本色本真的一年,是认真反思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一年,是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七年,如果对本年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作一个概括,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坚守语文本真,构建高效课堂,运行状态平稳。2008年是语文界追寻母语本色本真的一年,是认真反思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一年,是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986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广泛、持续、深入的改革试验。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相继颁发了各种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极大推动了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式启动。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手;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本质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脚;语文教师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头部.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光明 《现代语文》2005,(11):68-68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理念,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改革和创新的导航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语文课程资源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诸多要素,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课。如何改革语文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下中职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改革中职语文课程的必要性,着重探究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进行整合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说明。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根据功能特点的分类,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那些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对象。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是构成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镇。在语文课程的建设中如何把文学经典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加以重视,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挖掘文学经典的内涵,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轰轰烈烈的语文课程评价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评价的功能仍然是甄别和选拔;考试命题的改革在形式上做文章;“语文成长记录袋”、“语文评价表”过于机械繁琐;试图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而制作的各种语文评价表流于形式。对此,笔者认为切实转变观念是关键。应对思路是:语文课程评价只有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发生的影响为立足点,才能演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只有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上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考试命题改革在形式上做文章的局面;只有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才能克服“语文成长记录袋”过于机械繁琐等现象;只有以寻求到适合语文课程的评价策略为支点,才能摆脱流于形式的各种语文评价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观念的变革,课程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没有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同步的、一体的和互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发展课程,他们的专业素质也必将得到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峦 《天津教育》2007,(11):14-1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这次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程和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就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来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学生负担重的情况依然明显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笔者拟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利崩与开发”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话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还有戏剧表演则是课外学习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搞好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使学生形成有利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