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与心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个性是在心理过程进行和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把这些特征概括为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  相似文献   

2.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个性的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  相似文献   

3.
丁超  郭荣梅 《教育探索》2000,(11):67-68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在心理学上叫做个性心理特征。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举步维艰,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比较突出,诸如低能懦弱、依赖性强,孤僻自傲、自私自利,逞强好斗、固执己见等。我们根据调查及实践,探索了其成因和一些疏导方法。  一、社会呼唤正确的家教  家庭教育的误区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看到错误的家教犹如病毒,正在严重地感染着中学生。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却相对下降。许多家庭中,父母视孩子如掌上明…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叫作个性倾向性,把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人格,在心理学上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特点。而心态,则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7.
个性心理特征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别和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总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那些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差别或特点就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听讲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很认真,甚至回答的每句话都细心地思考过,  相似文献   

8.
王亚南  刘昌 《成人教育》2013,(12):79-81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差异性既表现在个体之间,又表现在不同性别之间,而学生个性的性别差异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促使男女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以便较好地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教育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每个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中,都会发现有的学生精力充沛,态度明朗,容易激动,不知疲倦;有的学生机智敏锐,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兴趣易变;有的学生冷静持重,反应迟缓,注意稳定,沉默寡言;有的学生感情脆弱,优柔寡断,谨慎细致,感受力强。这些心理品质就是一个人的气质表现。气质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个性心理特征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某种事物占主导地位的指向性,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人的心理素质特征的基本要素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 ,学生个性不仅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而且呈现复杂性、矛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心理学认为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之间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性倾向不同 ,即对社会、集体及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同 ,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等 ;二是个性心理的差异 ,即学生个体之间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外…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擅长记忆,那个学生善于思考。这里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性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差异。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是教...  相似文献   

14.
钱志惠 《班主任》2009,(2):23-25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同理,班级性格应该是一个班级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群体心理特征,是班级成员集体认同并趋向的性格状态,即班级成员在班级中某种稳定的情感、态度或行为的团体倾向。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班级性格也是可塑造的。  相似文献   

15.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3,(19):42-43
个性,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从综合性来看,个性的构成是一个系统,能力、气质、性格是个性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表现出个性的心理倾向;激情、心境、信心是其存在的心理状态。从独特性来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中小学基础教育12年,如果人60岁退休的话,那么,它就占了人生有效光阴的1/5。这12年是学生生理心  相似文献   

16.
<正> 我校教育学科教研室心理学组的老师们,为了配合教学,给各科八一级学生布置心理学作业,由学生根据统一的提纲,自我分析个性心理特征。他们是青年大学生,又正在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水平,正如学生在作业中说的,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够清楚认识的。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良好的性格对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才能的发展,事业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的性格正处于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思想政治课在雕琢和塑造学生的性格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培养学生性格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个性。它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般说来,如果个体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他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有少数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  相似文献   

20.
性格一词来源希腊文,表示“印记”,“制图”和特征的意思。作为心理学的概念,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它表现出一个人的社会性及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