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靖姑是民间神、女神、妇幼保护神、生命之神。陈靖姑文化发扬了道教文化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创作对陈靖姑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民俗信仰使陈靖姑文化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在闽地,出现陈靖姑与妈祖这两个保护神、女神,实属一大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福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就陈靖姑信仰而言,属道教闾山派,但从实际表现而言,它明显呈现出民间化信仰性状,并传达民众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同时与各种民俗事项紧密关联。综观福建客家地区现存的陈靖姑信仰的现状,分部于长汀、清流、连城、武平、永定的汀州府南部各县,为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表现为多事项信仰功能,而明溪、宁化的北路陈靖姑信仰,则表现为一般性保生护幼的诉求;其中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还保留了浓烈的福建古代信仰巫文化,并且与民间的小戏表演融合为一体,尤其是傀儡戏对夫人教的影响(或对闾山教的依托);但无论如何,客家人的陈靖姑信仰附有很强的神秘性、娱乐性和诉愿性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福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就陈靖姑信仰而言,属道教闾山派,但从实际表现而言,它明显呈现出民间化信仰性状,并传达民众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同时与各种民俗事项紧密关联。综观福建客家地区现存的陈靖姑信仰的现状,分部于长汀、清流、连城、武平、永定的汀州府南部各县,为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表现为多事项信仰功能,而明溪、宁化的北路陈靖姑信仰,则表现为一般性保生护幼的诉求;其中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还保留了浓烈的福建古代信仰巫文化,并且与民间的小戏表演融合为一体,尤其是傀儡戏对夫人教的影响(或对闾山教的依托);但无论如何,客家人的陈靖姑信仰附有很强的神秘性、娱乐性和诉愿性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靖姑信仰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点。在古田临水宫祖庙举办的陈靖姑文化节上的祭祀大典中,通过各种仪式的展演,唤起并激发了人们"两岸同源、根脉相连"的集体记忆,增强了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发挥古田陈靖姑文化节祭祀大典在强化两岸文化认同中的作用还应注意:祭祀大典应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合理选择象征符号来阐释仪式的展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两岸祭祀文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民间信仰得以表达与传播的一种有效载体,而文学如何围绕民间信仰这一主体进行表述,从《闽都别记》和陈靖姑信仰的互为渗透与缠绕中可以得到一定的验证,这也是《闽都别记》存在至今的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靖姑是民间神、女神、妇幼保护神、生命之神。陈靖姑化发扬了道教化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口头学与书面学创作对陈靖姑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民俗信仰使陈靖姑化成为普遍的化现象。在闽地,出现陈靖姑与妈祖这两个保护神、女神,实属一大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陈靖姑做为小说人物,在《闽都别记》中以三教合一、福建本土化、多功能、实用性女神为外化形象,在她由人而神的一生中,突显了儒家以求“善”为价值判断的内孕精神。这是下层民众俗文化意识的折射,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福建地域面貌和民间信仰心态,同时也体现了明代以来神魔小说对陈靖姑形象塑造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证地方志等史料与梳理民间传说,确证明清时期罗源西洋宫为陈靖姑庙,庙后有陈靖姑墓。指出当代罗源西洋宫管委会宣称西洋宫为"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古墓为林九娘墓,力图打造林九娘祖庙信俗文化,让丰富的罗源西洋宫陈靖姑信俗文化隐没无闻,反而不利于宫庙在三奶夫人信仰圈中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以妈祖、陈靖姑为例,进行思考分析;基于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概况的介绍及其本质、原因的分析,以及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探究福建民间女神信仰问题的当代意义与新时期积极引导民众正确处理女神信仰问题的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佛道二教影响分不开.人们较多地关注她的平风息浪、海上保安的功能,很少关注妈祖信仰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基于此深入探究妈祖与巫道文化的密切联系.本文从民间文献、民间文学及田野调查道坛科仪资料着手,以文化人类学、民间宗教学的视野,对妈祖信仰形成的巫道背景、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学、妈祖信仰与巫道女神陈靖姑信仰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于妈祖信仰文化研究有新领域的掘进和发现,扩宽这一课题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陈靖姑文化的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靖姑文化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文化体制改革意见,应抓住当前历史性机遇,大力保护开发陈靖姑文化,打造闽都文化精品,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长兴法坛是闾山教海清派世袭法坛,其所留传的《陈靖姑宗祖》有别于叶明生老师于20世纪90年代在建阳发现的《奶娘宗祖》。其中包含的信息比建阳《奶娘宗祖》更加系统、更加精巧,故事的精彩程度也绝不逊于《奶娘宗祖》。通过《陈靖姑宗祖》,人们能够发现闽北独特的闾山系统,也能感受到在理学影响下的独特的陈靖姑信仰。  相似文献   

15.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在口头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口头文类的传承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口语以及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力和即时情境等因素,因而口头传统的传承具有惯常性与创造性的特点。源自福建、广泛传播于东南地区的女神陈靖姑,在口头传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通过对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可揭示口头传统的传承及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普遍缺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可度。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信仰重塑的若干途径: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灌输教育和渗透教育等相结合,坚持多样化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信仰重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汉民族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为最高人生信仰,在追求这一至高信仰中,经世致用、海纳百川是其最重要的两个途径。因这一信仰体系和信仰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倒,成为最有特色的人类文明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原始信仰之一,也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蒙古族的这种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自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追溯了敖包祭祀的集中起源学说,并提出一种新的起源推测,并归纳总结了敖包祭祀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一个种族、民族、信仰多元化的国家,如何使公民教育在加强学生对英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的情况下,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对种族和信仰多元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种族分歧问题,成为构建多元文化社会和发展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公民教育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