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  相似文献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里的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方面,一是使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的空间形式,让学生从观察、触摸、分析中感知所认识的对象;二是使学生在离开实物、模型的时候,单凭简单图形或文字叙述,就能想象出实际的空间图形。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换位观察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往往受到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感知”变为“错觉”。如课本上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总是画成标准位置的图形,如下图。教师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外界世界,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培养。本文从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培养小学生图形与空间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时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更好地体现了该领域内容的几何学本质,也进一步突出了空间观念培养的核心任务.空间观念指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距离等的知觉及其留在脑中的映像,它是在认识图形、图形测算、感受变换和确定位置等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的.在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借助生活物体的具象,形成表象,开展抽象、想象等思维活动,认识和掌握各类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孔凡哲 《新教师》2019,(10):38-40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或是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在面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相关问题时,存在着一些困惑以及认知上的不足。本期话题围绕“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社会性和实践性不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过程上。教学目标:1.充分理解体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体积单位,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4.培养学生想象、猜测、验证的数学能力,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中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建忠 《教育》2014,(30):4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几何图形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加深对图形与空间的认识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中,尤其是一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稍感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巧妙地、创造性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究发现,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利用“剥皮”法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趣味轻松  相似文献   

11.
<正>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的培养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过程,它贯穿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是对数学的洞察思维模式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数学的洞察力,提升数学素养呢?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  相似文献   

12.
<正>“空间观念”指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表象,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承载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这一领域内容时融合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更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想象等多种不同的活动来积累数学经验,让同学们收获空间的观念,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本质,更好地运用图形的本质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培养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空间观念是指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即一方面能够把生活中的实物按照形状、大小或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在头脑中抽象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掌握各自的名称和特征;另一方面还能够根据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在头脑中再现出相关的图形,并能与实际联系起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初审稿)(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在小学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新大纲”提得很明确:“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  相似文献   

16.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概括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很难建立及强化物体的空间观念,也较难形成完整的空间意识,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位置与顺序》章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通过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领会“前后”的含义,认识“前后”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本学段安排“图形与位置”的内容,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犤教学目标犦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前后”的关系;2.培养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习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知识时,是依靠各种感官去思考认识新知识。在图形与空间知识的教学中,把抽象的形体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物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梅广稳 《教育》2011,(12):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在现有思维的基础之上发掘自身的学习能力。其中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时候,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感知能力,通过实物观察、虚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篇在分析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空间观念现状的基础之上,对进一步渗透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