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坚 《物理教师》2003,24(11):40-41
1引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231页上说到:“燃起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火焰里洒上一些氯化钠,使火焰发出黄光.把酒精灯放在金属丝圈上的肥皂液薄膜前(图8-5)(本文图1),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火焰的反射像,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幅插图引发了笔者对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所谓在火焰的反射像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是否定域于薄膜表面上?假若在薄膜后方(与光  相似文献   

2.
1.发生干涉的是哪两部分光?光通过薄膜时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的两束光叠加而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就是薄膜干涉,发生干涉的是薄膜两个表面的反射光.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薄膜干涉”中阐述了增透膜的厚度与相消干涉之间的关系:“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根据这句话,有的人简单地外推为肥皂液薄膜或空气薄膜的厚度等于光在其中波长的1/4时,同样产生相消干涉,其实不然。 分析薄膜前后两个界面反射的光产生干涉时,必须考虑到光反射前后相位是否发生突变。实验证明: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的分界面时,反射光波会发生180的位相突变(相当于半个波长的损失),但当光从光密媒质反射向光疏媒质时,却没有这种突变,至于透射光波,则不发生位相突变。如图1所示,设黑的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第二册物理课本中的第八章第三节有《薄膜干涉》一节内容。课文从实验出发,以肥皂液为例,说明光在透明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时会产生一种干涉现象,但教材中未具体介绍此实验的演示方法。我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本实验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在223页指出:“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材“薄膜干涉”一节中 ,有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例子 :在透镜和棱镜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膜 ,当薄膜的厚度为某种色光 (一般取绿光 )的四分之一波长时 ,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的光 ,光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 ,因而相互抵消 ,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 ,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 ,这种薄膜就是所谓的“增透膜” .讲到这里 ,学生大多会发问 :“消除反射光 ,怎么就会增强透射光呢 ?”教师的回答一般是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光的能量是守恒的 ,反射光的能量少了 ,透射光的能量自然多了 .”这样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过于简单 ,不能令人…  相似文献   

7.
贵刊1997年第3期刊有《关于“肥皂液薄膜上光的干涉”的示意图的改进意见》一文,读后很有启发,但文中有一处有待商榷,本人对此提出一点意见.该文图2中作出了薄膜后表面反射光波在膜内部的部分,图中光在两种介质中波长是相同的,这样容易  相似文献   

8.
张志锋 《物理教师》2001,22(9):40-40,42
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6题为: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在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为:  相似文献   

9.
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6题为: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在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处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说明薄膜干涉中计算光程差时,半波损失发生在膜上表面反射与发生在膜下表面反射,额外程差取值同与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说明薄膜干涉中讯算光程差时,半波损失发生在膜上表面反射与发生在膜下表面反射,额外程 差取值同与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波长的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在223页指出:"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相似文献   

13.
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增透膜).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对增透膜的增透原理存在错误理解,本文利用电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并给出了单层薄膜增加透射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缘起市教研室提供的一道训练选择题中有这样两个选项:洒上氯化钠的酒精灯焰放在肥皂薄膜前:C.在灯的同侧看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D.在膜的另一侧也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选项C当然是正确的,选项D却让众多师生颇感困惑,各道其是,争论不休.因为教科书上明确指出:“在酒精灯火焰里洒上一些氯化钠,使火焰发出黄光.把酒精灯放在金属丝圈上的肥皂薄膜前,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火焰的反射像,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因为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回来的两列波叠加产生的结果.所以教师分析这一现象时,在强…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228页“薄膜干涉”采用点燃的酒精灯上洒一些氯化钠,使火焰发出黄光,放在金属丝圈上的肥皂液薄膜前,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火焰的反射像,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个实验装置简易、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课本上配有如图1所示“肥皂液薄膜上光的干涉”的附图,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的预复习和教师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6.
<正>薄膜干涉在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频率较高,且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问题情境、考查内容及设问角度保持稳定,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综合性,但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轻松“破解”薄膜干涉类问题。本文总结提炼了薄膜干涉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应用。一、肥皂膜干涉模型在重力作用下,肥皂膜形成上薄下厚的形状。当光照射到肥皂膜表面时(考虑垂直入射),经前后两表面反射后叠加而形成光的干涉现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本题共十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4分 ,选不全的得 2分 ,有错或不答的得 0分 .1 .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 ,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 ,从而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 (例如氟化镁 ) ,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 .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该薄膜中传播时的波长 ,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   ) .…  相似文献   

18.
试题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相似文献   

19.
一、冷光灯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有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λ8B.λ4C.λ2D.λ解析本题考查了薄膜干涉及增透膜的知识,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红外线在此薄膜中波长的14,故选B.二、猫眼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  相似文献   

20.
刘风华 《教师》2008,(2):113-114
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关键是如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薄膜干涉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是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波由透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将入射光波的强度(振幅)分成两部分,再使它们叠加发生干涉。显然,同一光波按这种方法所分成的两部分,它们之间必然是相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