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中学进行课改调研时,我随堂听了一节七年级历史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第16课《昌盛的秦汉化(一)》。当教师讲到张衡与地动仪时,很生动地描绘了地动仪的神奇: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现象 ,文科的生源为什么比较差 ?历史本应是最有趣的学科 ,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普遍厌学历史、怕学历史的现实 ?本期 ,学校分管领导及教科室给我们教研员布置了一个任务 :研究学校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起始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带着这些问题听了学校七个历史老师的课。这七个历史老师中 ,有六个是科班出身的本科大学生 ,合格率达85 7%。从年龄结构看 ,40岁以上一个 ,其余都是在3 0— 3 5岁之间 ,工龄最短的都有七年。从这些统计看 ,历史学科是全校合格率最高 ,最具实力的年轻队伍。这当中 ,有颇具潜力的教学后起之秀 ,他们知…  相似文献   

3.
张立 《今日教育》2008,(1):53-54
轮到听我的课了。 那天,我邀请年级学科组的老师来听我的研讨课——《空山鸟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开始我信心十足,悠哉悠哉地走上讲台,还是老惯例,一个学生自觉走上讲台朗诵一首诗歌,并进行了解释。我简单点评后,打开多媒体,播放费翔的《故乡的云》,接着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游子诗歌。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四年级组老师的同课异构教研,听了三堂《加减法中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课(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七册),联系自己的计算教学实践,想到了一个问题:计算课,到底该关注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等到何时     
<正>上周末,妈妈带我去弟弟的学校听了一堂关于"孝道"的公益课。出发前,我心想:妈妈不会是想"净化"我的心灵吧?这种公益课,最无聊了!可不容我拒绝,妈妈就连拉带拽地将我带到了弟弟的学校。"很高兴今天有这么多的同学和家长来听这堂公益课,欢迎大家的光临!"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我环视全场,到场的同学无不摆着"我是被逼的"的表情,麻木地看着唱独角戏的主持人。我身旁的一位大约七  相似文献   

6.
昨天,我听了一节七年级英语课。老师在讲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时,让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写出名词复数形式的部分规则。其中一位男同学,看样子不会,在那手足无措,还转了一下头。老师发现后,脱口而出:“不会写,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在履行督学职责和县域内历史学科交流中,笔者对永昌六中、七中教师的历史课堂进行了诊断和学习。听了六中曹学文老师和七中潘丽梅老师的课,我欣喜地发现地处西北边陲的金昌教育的发展令人欣喜的一面,直观感受到金昌地区历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以及双减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两堂历史课可圈可点、回味无穷。两位教师高屋建瓴、别具一格的教学立意已经超越了课本,站在了历史教学的时代前沿。不仅传授了正确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0日。我在澳大利亚南澳林登公园学校听了一节七年级的社会与环境课.使我对小学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我有幸在安徽黄山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老师所上的精彩的数学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其中江苏张齐华老师上的《认识分数》一课,更是博得了全场4000多名听课老师的两次热烈的掌声。听完课,我与其他老师一样,被张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出色的语言艺术和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1.
<正>"二战"有什么好学的呢?我的历史老师哈维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二战"迷。我们七年级在3月初的时候开了一个历史讲座,讲的是不列颠之战,其中有个很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小型飞机。哈维先生特意给我们找到这种小飞机发出的声音,带到讲座上让我们听。巨大的轰鸣声,感觉有飞机在我们学校旁边扔炸弹。一升入七年级,学校就给我们每人配了一个iPad,可以带回家用。有天哈维先生给我  相似文献   

12.
听了宿迁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高峰执教的《难忘的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但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我,是我们的孩子。这节课学生在台湾的历史中“穿梭”,真正站在台湾孩子的角度链接了文本,理解文本。我认为以下几点最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3.
罗兰老师在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这节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好评。听课后,我的感受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七课一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在教师的专业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其中,说课是给同行听的,重在评价教师驾驭教材、应用教育理念及展示基本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案例再现: 在镇里的“诊课”活动中,我听一位青年教师上了《晏子使楚》这一课,其中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有节奏的活动。有的教师很爱“拖堂”,下课铃响了还要说三、五分钟,多则拖上六、七分钟,把讲授时间和灌输知识看成是正比例的关系。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小学听了48节课,其中拖堂的课29节,占千分之六十,其中拖堂二、三分钟占千分之七十二,拖堂五、六分钟的占千分之二十八。拖堂的心理反应及效果,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一书中的《病中的先生》,作者从老师谈话中体会到老师即使在病中也为学生担忧,怕他们学不好。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使我知道了老师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当我读到“先生每日教五小时的课,运动一小时,再去夜校担任功课两小时”时,心里不由得吃了一惊——上七小时的课啊!七小时是多么长啊,七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写两篇日记,读一本书……上七小时的课,听已经很累了,更何况讲课呢。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可当我读到“先生吃饭草草地吞咽,从早到晚一直没有休息”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饭都吃不好,还要劳累一整天,中间连休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地位在课堂上的转变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过去那种"一站式"的讲授,唯教材而教教材,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当下,大多数教师上课后确实是讲的少了,学生也活动的多了。一节课下来,对于教师所出示的学习目标,涉及的知识点,学生都如数家珍。我前一段时间听了一节初三历史下册第七课、第八课疯狂的战车和正义的胜利的教学。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能持久发挥效力、令人回味无穷?最近听了一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有了一些思考与启发。[课例呈现](一)家有形——搭建生命居所上课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题是聊聊我们最熟悉的家,先请大家结合自身体会说说什么是家。"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我认为家是一个固定的住所。由于我们家现在还没有条件在城里买房,  相似文献   

20.
这次淮北之行一共听了七位专家的课,可谓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专家们风格各异,或朴实,或华丽,或内敛,或奔放,但是他们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总会给人以启示,尤其是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让我十分感动。这种心情姑且叫做“匆匆”的感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