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有些同志对途中跑前支撑阶段支撑反作用力在跑动中起动力还是阻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我认为开展这一问题的讨论对短跑的教学与训练以及技术的改进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供参考。人体任何运动状态的改变,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在跑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把使人体产生向前加速度的力称为动力。把阻碍人体向前运动的力叫做阻力。长期来不少有关跑的动力分析文章都把后蹬时的支撑反作用力作为推动人体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学、动力学同步测试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不同水平短跑运动员支撑过程中支撑反作用力和人体运动学参数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以认识短跑途中跑技术和支撑反作用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摆臂是短跑完整技术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较低层次(尤其是少体校、大、中学校)的短跑业余训练中,摆臂技术往往被教练员忽视。为此,本文就摆臂在短跑中的作用做些探讨。二、摆臂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一)维持人体在跑进中的平衡大家知道人体在直立不动时,身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一迈步时,这种平衡状态便遭破坏。这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纵轴做转动,使身体一侧向前,产生“动量矩”。短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在跑动中两腿交替支撑蹬地和腾空。在单腿支撑过程中,人体的平衡被破坏了,这时就需要身体其它部分的活动来维持平衡。在  相似文献   

4.
1.对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过程的分析1.1短跑途中跑中摆腿动作效果影响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士达  李群 《体育科研》2010,31(6):61-64
运用激光测速系统、运动学分析系统以及多参数同步触发系统,在上海2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的100 m跑训练过程中进行测试,将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与人体运动的水平速度进行同步分析,来揭示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速度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分析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不同运动学参数的变化与人体速度的关系,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短跑途中跑的速度和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大连工学院和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最新研制成功的“六分量压电晶体生物力学测力平台”,对短跑途中跑支撑时期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实测。重点叙述了支撑时期前撑阶段、临界点、后蹬阶段支撑反作用力力值,时值的大小和变化关系。途中跑支撑反作用力的实测结果,对了解短跑运动的动力结构特征,以及对短跑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大连工学院和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最新研制成功的“六分量压电晶体生物力学测力平台”,对短跑途中跑支撑时期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实测。重点叙述了支撑时期前撑阶段、临界点、后蹬阶段支撑反作用力力值,时值的大小和变化关系。途中跑支撑反作用力的实测结果,对了解短跑运动的动力结构特征,以及对短跑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短跑途中跑前支撑阶段(缓冲阶段)的技术是田径运动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理论,寻找出影响前支撑阶段人体总重心水平速度的因素:(一)摆动腿大腿角速度;(二)着地角;(三)着地瞬间看地脚的向前水平速度;(四)前摆上臂角速度。  相似文献   

9.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短跑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主要动力,多年来,国内对后瞪技术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对后蹬阶段支撑腿的膝关节可否充分伸直,对于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应针对不同的场地而论。一、“后蹬型”技术是比较适合于土质跑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