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篇课文是从刘鹗的中篇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中节选的。标题为编者所加。 刘鹗(1857—1919)字铁云,别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末小说家。 《老残游记》全书二十回,是刘鹗的代表作品,成书于1906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鞭挞,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同情民生的疾苦具有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点还是拥护封建统治的,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反帝斗争的认识也不正确。在书中诋  相似文献   

2.
“梦湘先生”实有其人江苏金坛市华罗庚中学张放《明湖居听书》一文,写至文末,评品王小玉(白妞)说书技艺,引出了一位不到三十岁湖南口音的青年“梦湘先生”的评溶: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尚不过瘾,倒是“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两字下得妙!刘鹗《老残游记》虽...  相似文献   

3.
<老残游记>描写的三个女性白妞、玙姑、逸云在叙述结构上有其共性和个性.刘鹗高超的叙事技巧使三个女性含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透露出刘鹗进步的女性观和其救国理想.  相似文献   

4.
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樽本照雄先生主编的《清末小说研究》1988年12期发表的张纯同志《朱玉川与刘铁云》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所述有关清代太谷学派的情况,颇多疑误。因为刘鹗(字铁云)是一位太谷学派的门人,一生的思想行事受太谷学派的影响非常深刻,其所著《老残游记》小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曾被人们误解,多年来未得到公正的评价。本文按照诵其书必知其人的原则,从刘鹗的思想倾向剖析书中第一号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将历史事实与小说中内容作对照,从而认定本书是史实与理想统一的作品,刘鹗是爱国者,而不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老残游记》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不是一部反动的书。  相似文献   

6.
刘鹗简介刘鹗(1857-1909),晚清悲剧人物,一位时代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刘鹗出身官宦之家,无意仕途而热衷治河、算学、医学,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曾写出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鹗见北京粮荒,买俄国人大米贱价卖给百姓,几年后因此获罪流放新疆而死。《老残游记》不是刘鹗自传,但他的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其中。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艺术化身。《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  相似文献   

7.
刘鹗论辨     
刘鹗的《老残游记》,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作品.鲁迅将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列(见《中国小说史略》);瞿秋白还誉之为“继承《红楼》、《水浒》而成为近代中国文学的典籍”的“新的文学”(见《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国外有日、英、捷、俄等译本.但刘鹗及其《老残游记》,从五十年代中期始,却成了有争议的人物和作品.这一争议至今仍在继续,毁之誉之,针锋相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问题上:一是刘鹗是具有改良思想的爱国志士,还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二是《老残游记》是“一部反动的书”,还是瑕瑜互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本文拟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堪称四大谴责小说之首,针砭时弊和人物鲜明是本书的精彩之处。逸云是一位特殊的尼姑,她的出现寄托了刘鹗本人的思想观念。逸云的言语和行为,处处体现了儒、道、佛家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也正是具备这样深厚的精神意识,逸云才能得以安乐生存。本文即对逸云这个特殊女性形象的分析的同时,兼谈广义的宗教对精神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1.1 本文以清末较有影响的四大谴责小说为取样作品。它们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简称《官》),约790000字;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简称《二》),约644000字;曾朴的《孽海花》(简称,《孽》),约278000;刘鹗的《老残游记》(简称《老》),约198000字。取样作品总计1910000字.四部小说的作者都是  相似文献   

10.
《老残游记》作为近代小说名著之一,一直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老残游记》众多的研究者中,刘鹗的后人、家族中成员都对《老残游记》的研究与阐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作为家族中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家族文化作了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国文学史上有名作家的咏陇诗,一般都是我省文学界众所周知的。但是,《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也有一首咏陇诗,却似乎鲜为人知。刘鹗的这首诗,写于1908年他被清政府下令逮捕并遣戍新疆的途中,题为《宿秤钩驿》。诗云:  相似文献   

12.
曲尽其妙各臻完美《明湖居听书》与《看戏》比较谈中南林学院附中伍敏涛节选自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人教版高中第四册)与著名作家叶君健的散文《看戏》(人教版初中第一册)都是描写演唱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两文在选材剪裁、侧面烘托、描摹声音...  相似文献   

13.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刘鹗所写的古典白话文小说。作品在描人状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功能、音节结构方面,以《老残游记》中的拟声词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瑞士》)"那两边平水上的冰,被当众乱冰挤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挤到岸上有五六尺远。"(《老残游记》)这两段话分别引自朱自清的《瑞士》和刘鹗的《老残游记》。上至清末的刘鹗,下至现代的朱自清,都把游记写得惟妙惟肖,意蕴深邃。其中,《老残游记》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  相似文献   

15.
光荣的“教育世家”──记康县柳家六代人当教师的事迹邓剑秋据《康县志》记载:“柳万年(1813—1879),字朋三,本县云台镇柳家山人。清咸丰辛西(1861)科岁贡,后为恩进士。”又云:“他品行端方,平生从教,治学有方,桃李盈门,成绩卓著。”他酷爱教育...  相似文献   

16.
娼妓形象在文人笔下经常出现,刘鹗的《老残游记》也不例外。随着老残游历的步伐,四种娼妓形象涌入眼前,其中对于翠环和逸云着墨最多。她们均是被迫为妓,遭遇了生存或爱情的巨大打击,最后都选择了出世来寻求解脱。这种不幸的遭遇和相似的结局体现了妓女群体的走投无路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完成于1906年间,至今已八十年了。本文试图对八十年间有关《老残游记》的研究作一鸟瞰似的概述,以求从宏观的角度,对此项研究的得失、渊流作一分析,并提出研究角度的转换的可行性问题。一、对《老残游记》主题思想的评论一部《老残游记》,其主题思想本应说是被刘鹗表述得够明白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哭世”。其在《老残游记》的《自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18.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作为史传文学,《史记》熔入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字里行间翻滚激荡着感情的波涛,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清代刘鹗评论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老残游记序》)《史记》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鹗在《老残游记二集》中以其生花妙笔,对泰山的山水风物,作了精彩独到的铺叙描写。从而成为泰山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刘鹗《老残游记》中写了一对姐妹:姐姐白妞和妹妹黑妞。两个人都是说书艺人,白妞功夫太深,其“好处”别人学不到,而黑妞的“好处”,别人可以学得到。由此想到了学生的作文,有的文章底蕴深厚,笔法老道,好则好矣,但要写出那样的文章非一年半载之功;有的文章内存新鲜,外观醒目,也能抓人眼球,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