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指导学生知道: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水流有力量;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水能泞解一些物质;溶解快慢的条件;浮力的应用;水的蒸发和沸腾;水的结冰和冰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章中有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棉纸把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并说明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的原因.许多学生甚至有的教师都认为缝衣针是受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而平衡,使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并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受力图;也有些教学资料上说缝衣针是受到了重力、浮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平衡,其受力如图2所示.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妥的,缝衣针并没有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也没有受到浮力作用. 我们知道由于液体表面层(即液体限空气接触处的薄层)里分子的分布密度比液体内部的小…  相似文献   

3.
在讲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都是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浮力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以为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浮力大小才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不能理解金属块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所受浮力都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笔者把此演示实验做了简单的改变,装置见图,演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当方形或上下均匀柱形物体的下表面紧贴容器底部没有液体进入,则该物体不受浮力.理解公式F浮=ρ液gV排的物理意义.知道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  相似文献   

5.
浮力的大小     
淀粉们,去年的7-8期,我们感受了浮力、认识了浮力。你们知道吗?它还有许多密秘,本期小编将带你继续研究水的浮力。浮力与体积你知道水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吗?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科学小实验探究水的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的关系。实验1:同种物体的体积不同,所受浮力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下、上表面存在压力差,当物体下表面未与液体接触时,液体对物体下表面没有压力,因而物体不受浮力作用,教材中对此只是用图说明而没有相应的实验演示,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一点理解得不透彻,存在模糊认识.为此,设计一个简易的演示装置,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8.
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张木兰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里关键是要使学生对“排开的液体”有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把排开的液体(水)由溢出口排出容器,流入溢出口下...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10.
《浮力》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是掌握这章知识的关键.以下就几个疑难问题谈谈看法.例1物体排开多重的液体,就一定受到多大的浮力吗?许多学生会想当然地肯定这种说法.这主要是没有真正领会阿基米德原理造成的.他们只考虑原理内容中“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部分,却没有想到产生浮力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只在一定条件下才受到浮力作用.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看看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取一块石蜡紧压容器底部,使其紧密接触,注水后石蜡不浮起;若使石蜡不与容…  相似文献   

11.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片断选登中卫县城镇三小许卫华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  相似文献   

13.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一)浮力存在实验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空中称物重G;侵入液体中称读数F,且F<G,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方向一总是竖直向上(二)浮力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_L压力产和向下压力F的压力差而产生.[注意〕①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就着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有压力差就一定有浮力;②物体放在液体里不一定受到浮力.如悬吊着使物体底面刚好接触液而成物体底面完全跟容器底粘合,这两种情况物体就不受浮力.②物体侵入(包括侵入一部分和侵没)液体,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三)…  相似文献   

15.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只与V和ρ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无关。初中学生往往对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关系到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对浮力本质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介绍两个简而有效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实验一:用气球演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a.实验器材。烧杯(1000ml)1只、气球1个、圆柱形铜块1个(实验室有)、胶管(长40cm)1根、…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压力大于向下压力,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注意()浸在液体以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例如,有一些物体底而紧贴容骼底,物体只受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向上压力,因而没有压力差,物体就一定不受浮力.幢)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深度增加时,向上和向下的压力都增大,但压力差不变,即浮力不变.(3)浮力就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支持力,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液体的压…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在讨论浮力时都会要求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因为课程标准中就有"认识浮力"的要求. 浮力实质上是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但浮力产生的原因一直是教学一个难点,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实验演示到理论推导两种途径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1.大桥的桥墩随着水面的升高所受的浮力是否增大? 错解 大桥的桥墩所受的浮力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增大. 剖析 错解的原因是没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出发,不要误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或者是排开了一定的液体,就一定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判断浮力存在与否要看是否存在压力差,而不是看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桥墩虽然排开了一定的液体(水),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物体放入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液体不溢出时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会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否有关呢?  相似文献   

20.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