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之浩 《百科知识》2009,(22):22-23
2010年,当代规模最大、投资近千亿美元、参与国家最多的大型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将在太空竣工。“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总投资约1000多亿美元左右。它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6个是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舱,3个供航天员居住的生活舱,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0月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天鹅座"货运飞船将大约3.6吨物资和设备送到国际空间站。其中颇受瞩目的,是一个新马桶。没错,即使是高大上的航天员,也需要面对如厕的问题。不过换个角度说,即使是马桶,想要进入太空,也得变成高精尖的装备。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这个名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的新型太空马桶,耗资2 300万美元、花费6年多时间研制,堪称史上最贵马桶。太空马桶为什么这么贵?航天员上厕所有多难?咱们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05-I0006
这台宇宙粒子探测器耗资达20亿美元,被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刚刚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主导太空粒子物理学探测实验的科学家表示:未来两周内将会公布“暗物质”探测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4.
广闻博见     
空间站宇航员将从尿液取水光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生活用水,每年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万美元。美国NASA为了减少开支,发明出了一种“尿液循环机”,它可以将宇航员的尿液转化成干净的饮用水。这一尿液循环机将于2008年10月左右被  相似文献   

5.
上厕所也能赚钱,这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南非共和国德班市政府提供给市民的一笔好买卖。 在德班市电视台播放的公益广告中,德班市市长欧拜德·姆拉巴站在自家干厕所的简易桶旁现身说教:“来吧,请将憋在体内的液体排泄到这个漂亮的木桶中,它不仅能帮你解决燃眉之急,而且每桶液体还能给你带来4美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2,(10):68-70
微生物侵入空间站俄拟启用特殊装置紧急应对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这些微生物可  相似文献   

7.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  相似文献   

8.
回谷 《今日科苑》2011,(20):68-71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2,(11):7-7
国际空间站远离尘世,似乎与病菌、微生物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无关联,然而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危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科学论坛上透露了该消息。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称,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空间站结构造成灾难性后果。它们不仅会损伤金属,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接着上一期,让我们继续来谈谈那些太空中勇敢者的故事6.进步号-和平号空间站相撞时间:1997年6月25日事件:进步号货运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撞了一个洞,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面临巨大危险。1997年,俄罗斯宇航员瓦西里·齐布利耶夫负责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工作。这一过程中,他根据空间站上的电视装置显示的图像,来引导飞船对接,这个装置可以显示从进步号货  相似文献   

12.
<正>中新网9月26日电据俄媒26日报道,早前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的俄罗斯"联盟"号TMA-14M载人飞船顺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三名宇航员已经成功进入空间站。报道称,飞船自动停靠到对接舱。三位宇航员已经打开舱门顺利进入到国际空间站。虽然飞船的一个太阳电池板未打开,但没影响飞船对接。新抵达的宇航员受到了空间站同事们的热烈欢迎,而这三位新抵达的宇航员首要任务是认真了解空间站内的紧急逃生通道。报道称,此次迎接仪式上没有送上传统的"面包和盐"(俄罗斯迎接贵宾习俗)。而以往,空间站工作人员通常会呈上放有盐和面包的托盘迎接新同事。  相似文献   

13.
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要想在茫茫的宇宙中长期生活、工作,必须依赖于空间站——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载人航天器。而在航天员"歇息"的时候,一些特定的、需要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进行的科学实验就没有停止过。自前苏联1971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礼炮一号"之后,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一直在进行。我国预计会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而这个尚未建成的太空家园承载着许多科学家的科研规划。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微生物"入住"空间站在地球上方约400千米处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上,不仅生活着宇航员,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其中源自人类皮肤的细菌占多数。现有观点认为,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微生物生存,但一些幸存下来的微生物可能毒性会变强。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空间站的尘埃样  相似文献   

15.
沈羡云  许箐 《百科知识》2009,(10):21-22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联合筹建的,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自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居民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至今已有19批长期考察组到达国际空间站了,每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工作约半年左右。此外,还有临时到国际空间站造访的各国航天员,以及一些付了高昂门票的“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是国际空间站忙碌的一年。11月,大家庆祝了人类连续20年登上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空间站已经接待了242人,3000多项科学实验。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范围从微重力中不断增长的萝卜到在空间站上捕捉360度生命镜头,到监测我们的星球。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空间站科学图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7.
太空中的家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5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国际空间站目前正在组装。它们既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远途空间飞行的中转站,同时也是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家。空间站与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大相径庭,由于所处的太空环境所致,使得空间站设计得像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它与我们所想像的“家”相去甚远。地球上的家,为我们遮风避雨,而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房子却要为我们遮挡太阳风,还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先是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才为12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贞  张洛平 《科技风》2014,(14):56-56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空间站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继续走向更广阔空间的立脚石。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和技术含量最高的航天器,空间站不仅是高科技的结晶,更是承载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工具。而机械臂作为空间站的一个重要的机械系统,其操控稳定性及准确性对空间站的功能影响很大。本文主要对机械臂的转位控制及其振动抑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I0010-I0010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18日携太空实验样本和一些陈旧设备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为它的第三次空间站送货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