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09,(4):38-39
CeBIT(办公及信息技术中心)2009-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已于2009年3月3日~8日在德国汉诺威市开幕,展会为期6天。2009年展出的六大主题分布于27个展馆,囊括了商务应用、通信、数字设备及系统、银行与金融、公共事业园区和未来园区等方面。在金融危机的今天,这一场颇有历史的展会掀起了我们对于新技术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聚焦点     
《科技新时代》2007,(4):12-12
爱女也不放过——比尔·盖茨限制子女每日玩游戏时间,CeBIT2007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外科医生参与电玩游戏,有助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0,(5):100-105
2010年3月2日-6日,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 2010在汉诺威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CeBIT展会的主要题目是:发展·挑战-ICT为您成就更好的事业和生活。一年一度的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信息和通讯技术行业的高科技品牌展会,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主  相似文献   

4.
3月5日,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拉并帷幕。为期5天的2013年CeBIT以“分享型经济”为主题,来自70个国家的约4100家厂商参展。业界的新趋势或许就蕴涵在展会难以数计的新技术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CeBIT”)已经拥有19年的历史,1986年3 月12日初次举办的CeBIT是经过一个冗长复杂的决策过程才得出的结果。计算机产业原是汉诺威工业展的关键特色,并月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财富展览,在世界上享有独特的地位。然而,计算机展商却必须应付越来越多在摊位出现的非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6.
科技读图     
CeBIT 2006——聚焦汉诺威(下) 一大批在全球范围内活跃的公司加入了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因此使这一IT和电信通讯技术业的交易博览会成为无可争议的旗舰展。从2006年3月9日到15 日,作为一个供信息技术、电信通讯和软件行业向全球范围全方位地展示其产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6,(7):40-43
日前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上,英特尔描述了公司未来满足更强大性能与节能能力的全新微架构,并符合多核笔记本、台式电脑与服务器开展的一系列全新计划.此外,英特尔还将推出旨在让消费者在途中、家中或办公室中尽享娱乐或工作的新计划.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及环境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建立城市区域能源规划体系,在特定园区因地制宜整合能源结构是一种全新的能源体系及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某一特定园区,结合园区能源规划,创新性的提出建立以电能为中心,灵活接纳MW级光伏发电系统、构建冷、热生活热水多种能源混合接入的绿色复合能源互联网络,本文针对能源网进行能源运行策略制定及仿真,体现园区能源综合高效利用。本文提出的能源网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及示范性,可促进园区能源系统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低碳消费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本文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城市年轻人低碳消费意识、低碳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低碳消费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性别、学历、家庭来源等)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对促进城市年轻人低碳消费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营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新疆科技厅联合主办,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会,于2007年10月25—26日在新疆环球大酒店举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十四个研究所及秋明油田技术园区的26位专家学者参加推介会。国内的26家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闫伟歌  严波 《今日科苑》2005,(12):57-58
消费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哪儿有人类生活。哪儿就有消费,形形色色的消费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原则,消费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由此,有关消费合宜性的理解也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核算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探讨居民信息消费的定义及统计口径入手,根据1981-200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额.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正趋于稳定增长,并向信息内容消费方面发展,通信消费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日益融合.为适应此种变化,政府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信息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事件     
CeBIT科技展开幕德国总理亲临参观 德国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参观CeBIT科技展时,试用惠普(Hewlett-Packard)的数码相机。全球最大的科技及通讯展CeBIT近日在德国汉诺威揭开序幕,展出八日,展览内容包含了  相似文献   

14.
德国汉诺威的CeBIT是久负盛名,一年一度的上海CeBITAsia近些年也已经成为世界IT客商展示的舞台。为了让读者在我们杂志上看到CeBIT Asia的精彩,感受到展会的盛况,我们编辑部一行经过了中奖般的火车九个小时的晚点后,赶到了2003CeBIT Asia展会的现场——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从会展目不暇  相似文献   

15.
中产阶层消费需求结构的宏观数量分析——基于ELE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他们特有的消费文化理念,既引领着消费市场的走向,更影响着供给结构的调整。本文利用2003和2007年中国居民宏观统计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产阶层的基本需求和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医疗保健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降低,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居住四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大幅上升;食品、居住占中产阶层消费的主要部分;所有商品皆表现为正常商品;中产阶层的住房的需求结构更多地受供给结构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基于经济学视角,结合上海、长三角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时空两个维度剖析了进博会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传导路径和形成机理。进口博览会对上海的带动效应主要有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消费升级、推进"全球购物天堂"建设、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以及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溢出效应主要包括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促进我国供给侧改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贸易平衡等。基于此,从多个层面就如何利用和放大进博会带动溢出效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研究面向消费市场,致力于解决生活消费中的一个瓶颈问题——超市排长队导致的消费者时间浪费、购物空间拥挤及购物体验不佳,并由此造成的经济效益迟滞等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在现有条形码扫描技术和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一种简易便捷型新式扫码器——“购物宝”,实现新型购物结账服务平台的构建,为消费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将于3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届时将有生物能源科技等一批新技术亮相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基本突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碳排放压力日趋增大的新形势下,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权衡发展权与排放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与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并利用SPSS软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特征、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客观实际,指出其今后应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三次产业、低碳生活和碳汇的五个层面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即:①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②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源消费;③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⑤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