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了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供需矛盾等问题。中国的南水北调尤为著名,而其产生的影响也应全面客观分析。笔者根据所查资料,进行客观分析比对,浅谈中国跨流域调水的综合影响,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肖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89-290
文章以国内外典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例,对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可以通过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升项目实施效率。在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各方之间会存在利益冲突,需要建立起能够有效协同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机制。在识别了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从初始信任建立机制、补偿机制、绩效监控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PPP模式下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人们经常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方法。但是,跨流域调水对于生态环境却有着复杂多样的影响。本文在跨流域调水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伟雄 《资源科学》2002,24(3):8-13
文章从合理配置华北水资源的角度,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目前几个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方案的优化设想及其便捷的路线:从黄河沿偏关河调水至永定河上游 ,再以海河水系分流供应华北,然后从长江补水进黄河;实现以北方的水资源供应华北,以南方2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华北、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流域流经各地政府间的利益均衡问题,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中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间的行为和利益问题,建立了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府际间三方博弈模型.分析表明: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的共同参与,并以确保上游地方政府收益为手段推动流域生态补偿全局;上级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机制,使流域上游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和下游地方政府的补偿行为成为府际间三方博弈的长期稳定均衡.最后,还对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常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8,(4):41-41,43
引细工程是为解决鞍山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活缺水问题,同时可以提高细河水资源利用率的跨区域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8.
由于气候变化、上游拦蓄等原因,永定河流域于1980年后出现了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河道断流等生态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为提升永定河生态功能,复苏永定河生态环境,共同制定了永定河生态调度计划。文章以永定河流域桑干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生态补水水量损失成因,计算桑干河天然河道生态输水损失系数,初步掌握生态补水水量损失规律,为永定河冬季生态补水水量调度计划制定和水库调水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保证人们生活需要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以及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用水量大幅度地增长。自然界的水资源极其丰富,地球表面约有四分之三是被水覆盖着。但这些丰富的水资源有94%是海水,由于含盐量高,目前还不能大量地被直接利用。陆地水资源中有很大部份是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相当困难。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资源,即积极交替带的浅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论调水工程的公益性及其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水工程的属性定位问题是确保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和良性运行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不均,调水工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区域水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调水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国内外比较,论证调水工程的公益属性,并依据公益性定位提出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范式,进而深入探索我国调水工程的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8,(5):49-54
以调水工程水资源供应链上的调水公司和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用户可承受水价的条件下,创新性地采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对比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下的水资源供应链利润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非合作下,调水公司凭借主导地位,可以获得相对多的利润;由于自来水厂的定价受到用户承受力的约束,合作并非总能带来增量利润;合作有利的情况下,二者的水价均会有所下降,而且供应链的总利润以及供给量均会增加,基于Shapely值法的利润分配可以使得二者均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修正的Shapely值法可以使分配结果更加公平。最后针对引洮工程进行了算例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本文以流域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从海绵城市理念相关概述出发,对当前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防洪建设、补水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几方面组织开展了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跨域水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使得依靠单个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无法妥善解决。小清河流域治理在地方政府价值理念、资源和权力分配结构、政策制定和执行三方面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是由于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影响、分割型管理体制的限制、制度性保障机制的缺乏、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不健全等所导致。应通过培育协同认知理念、建立多元协同主体、深化协同运行机制三方面构建整体性跨域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3)
吉林引松工程是从松花江丰满水库库区引水,解决吉林省中部地区城市供水问题的大型调水工程,是松辽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工程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引松供水二期工程中投资估算的计算办法及所需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8日-2008年10月9日,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组织了西藏“四江流域”野外科考队,按照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西藏‘四江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研究”2008年度计划实施框架,组织开展了跨流域、多学科的联合野外调研,整个考察活动行程3470公里,历时12天,途经拉萨市、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州共11个县(市),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跨区域调水环境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区域调水的环境补偿制度,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跨区域调水中应按照开发利用环境者、破坏环境者和受益者补偿原则;国家补偿与社会补偿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以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原则等,要求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开发者、经营者及其受益者,必须负有保护、恢复、补救、补偿调水地区的水环境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调水工程运营管理的多主体经济利益协调、社会效益、生态影响等诸多问题,讨论如何实现调水工程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协同管理,并以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和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可持续供应链和协同管理视角,在水质保证前提下,分析了调水工程实施可持续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成因,把调水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经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相关者,从"战略-管理-操作"三个维度构建调水工程可持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模型,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为例,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提出水量调度约束条件和模型效益计算公式。为优化调水工程运营管理,协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供理论借鉴参考,丰富调水工程可持续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想了一种新型跨流域连通水路运输方式,以低水头垂直升船机为船舶进出转运装置,采用仿电梯式自动运行机制,在转运设施内部布设轨道,单洞单向运行船舶,全程自动化行进,并在轨道内壁布置防撞装置,在保障低廉经济成本的同时,减小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驾驶体验与乘坐体验,保护了周边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流域管理体制 促进流域综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行流域综合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理水问题的普遍趋势,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流域性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随着社会经济状况及环境问题的变化,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但同时也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难度,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政策、规划、利益相关方参与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的流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流域性问题的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中国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愿景以及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路线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姜鲁光  杨成  封志明  刘晔 《资源科学》2021,43(8):1649-1661
大清河流域是中国人水关系最为紧张的流域之一,也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域。针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研究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可能矛盾和应对策略,对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大清河流域水土资源定量评估为依据,以水-土-粮-人关系为纽带,研究了在惯性发展、休耕政策、农田节水3种情景下,流域水-粮关系的演变特征,提出了大清河流域水-粮权衡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大清河流域在当前土地利用结构下,粮食生产可实现自给略有盈余,但过多的农业生产耗水导致大清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②尽管已在大清河流域探索实施休耕政策,但当前局部休耕节约的水资源量远不及地下水超采量。若要实现控制地下水超采并使流域供需水平衡,需继续在白洋淀东部和南部平原扩大冬小麦休耕面积25.3万hm2,或从流域外增加引调水量7.2亿m³。③到2030年大清河流域将面临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双重压力,水资源缺口将达13.8亿m³。为缓解流域水资源压力,未来需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同时,继续扩大冬小麦休耕面积也是缓解流域水资源矛盾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