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王朱由崧当了南明皇帝后,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及魏忠贤的余党根本不想抗击清兵,却过起荒淫作乐的生活来。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动请缨,去前方扬州统率军队。他到了扬州后,亲自找长江北岸的四支明军(叫“四镇”)将领,劝他们不要自相残杀,要一致抗清,分配他们驻守在扬州周围,自己坐镇扬州指挥。大家称他“史督师”。史可法身为督师,与兵士同甘同苦,深受将士爱戴。顺治元年除夕夜,史可法打发将士去休息了,自己独自留守官府批阅公文到深夜,感到精神疲劳,就向值班厨子要点酒  相似文献   

2.
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一个有水无山的地方。然而,在其市区北护城河北岸却有一处高阜土丘,丘上植有数千株梅花,那就是著名的梅岭了。从市区辕门桥北去,经过史可法路,通过一座小石桥,来到梅岭脚下,这儿就是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祠堂(今称“史公祠”或“史可法纪念馆”)。  相似文献   

3.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四月,扬州被包围,情况很危急。在扬州督师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势不可挽救,召集将领们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为守城而死,但是在匆忙中不能够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能够为我到城被攻破时完成这件大事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答应担任这件事。史可法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可以因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儿子。我写信告诉母亲,把你的名字写入我的家谱,列入我母亲的孙儿辈中。”  相似文献   

4.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F0002-F0002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田仰 田仰,字百源,明万历十八年生(1590年),思南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贵州乡试第三名,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登进士。初官山东汶上县令,历官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浙江温处道金事,广东参议,太仆寺卿,四川、洛阳巡抚等,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字盖其,1896年3月26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名门世家。其七世祖博以渐为顺治三年清朝的开国状元,曾经由弘文院修撰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充(明史)、(清太宗实录)纂修,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又奉命与营本荣合著(周易通注),一生“以清勤著”。()博以渐死后.清廷对傅家大加封法,傅家自此成为鲁西的名门望族,以后历代官宦不绝,书香传家。博斯年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末进士,在安徽任地方官二十年,它至安徽市政使,李鸿章、丁保份等清末重臣棋出其门下,其兄傅绳勋亦进土出…  相似文献   

6.
史可法生年考江苏江都一中卞幼平教材说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生于公元1601年(见人教社95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梅花岭记)注释,303页),即明万历二十九年,可能本于(辞海)(新版)之说。这说法是不正确的。史可法生年应是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明史》...  相似文献   

7.
《明史》载,明末办理镇压农民起义的兵部尚书、九省军务总理大臣熊文灿,是贵州省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县)人。本文对熊氏籍贯进行了考证,认为熊文灿是冒充永宁籍而生长于今沪县境内云锦乡的沪州人,并揭示了其冒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在“忠义节烈之气较胜”的扬邦,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与当地的忠臣义士、平民百姓一起共同保卫城市、捍卫气节。汇辑清代以来扬州地方文献,按扬州城保卫战、殉节扬州乡官士民录、纪念史可法宏大叙事依次叙录,在端本澄源的同时,揭橥以史可法为代表的崇高道德形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联讽洪承畴     
高然 《教师博览》2007,(3):33-33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相似文献   

10.
叶梦熊是明代惠州的名宦,官至兵部尚书,立德、立功、立言兼备,是“惠州历史上任职最高、影响最大之人”。对于叶氏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其生卒年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通过文献考证与生平考证相结合,在几种关于叶氏生卒年的观点中,基本上倾向干叶氏生于嘉靖十年(1531)。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  相似文献   

11.
原以为,历朝历代官吏都是"民之蠹也",不料也有名垂青史之好官。其中清末官员捐款办学是一大风气。试举一二:雍正初年,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副都统丹津与兵部尚书通智等联名奏请清廷将别人捐赠丹津  相似文献   

12.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相似文献   

13.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四十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  相似文献   

14.
1976年2月,河北省威县城关镇贾庄村发现古墓,出土三方墓志。其中一方为明兵部尚书贾待问墓志。贾待问是隆庆、万历时期两朝名臣,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曾数次弹劾当权太监。在西北整饬边防,多次参战,军功卓著,从而荣升兵部尚书。  相似文献   

15.
对联趣事     
虚词生辉明末兵部尚书、崇祯皇帝的宠臣洪承畴,自命忠节,他特意在厅堂的正中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但是,后来他受命抗击清兵时,兵败被俘,便屈膝投降失节了。这时,有人激于义愤,在他的两句对联的末尾各加了一个字,称为:  君恩深似海是;  臣节重如山非。后来,民族英雄史可法的一个学生看到了这副对联,他感叹道:“虽能明是非,可惜拙笔!”顺手把它改成: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人们看到末尾换上了两个虚字,讥讽鄙弃之意却更溢乎言表,无不称赞。回文妙对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和纪晓岚对对子,他出了这…  相似文献   

16.
卢霞 《文教资料》2010,(13):12-13
张邦奇和黄润玉是明代鄞州的重要词人,然其生平仕履.历来不详。今据相关史籍材料,考得张邦奇生于成化二十年.卒于嘉靖二十三年,历任翰林院检讨、湖广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按察副使、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黄润玉生于洪武二十二年,卒于成化十三年,历任交趾道监察御史、湖广按察使、广西按察司佥事、湖广按察司佥事、和州含山县知县等职。  相似文献   

17.
杨立鑫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4):F002-F002
明末清初,永昌(今保山)出现了一个震惊朝野的特殊人物——王宏祚。清朝时,王宏祚先后担任过清廷的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主政过三个部,为清廷设立六部的一半,被世人誉称为“永半朝”。  相似文献   

18.
除了巨大的文学成就,苏轼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参与重大朝政的决策,地位很重要;还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大体上来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级干部。  相似文献   

19.
马文升,字负图,生于宣德元年(1426年)从于正德五年(1510年),河南钧州(今禹县)人,景泰二年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历经景泰、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个明朝封建皇帝。历任御史,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右、左副都御史,都御史;兵部侍郎,尚书和吏部尚书等职。兵部任上,他修武  相似文献   

20.
柳玭是唐朝人,出身于唐朝后期高官世家。其祖父柳公绰(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曾当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父亲柳仲郢当过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刑部尚书,哥哥柳壁担任过谏议大夫,他本人也官至御史大夫。柳家虽世代为官,但世世代代治家很严,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名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