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知识归纳我们通常说,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燃烧、爆炸和自燃,虽然它们的现象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如果氧化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反应就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钢铁的锈蚀等。如果氧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剧烈,不仅跟缓慢氧化一样有热放出,而且还有光发出,这种氧化反应就叫做燃烧,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等。但不要以为燃烧非要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可,因为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如磷、钠在氯气中燃烧等。如果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那么放出的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2.
一、判断现象是否属烧主要依据是什么?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是判断现象是否属燃烧现象的主要依据: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四者不可缺一。节能萤光灯发光,放热但不属氧化反应不属燃烧现象。二、可燃物都可燃烧吗?可燃物可燃是内因。通常所指燃烧必须有一定外部条件: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两者不可缺一。白磷放在煤油中不会燃烧,放在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逐步积累达到着火点才会引起自燃。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能引起可燃物的“自燃”。“自燃”由于是一种自发性的、不需要人为去点燃或加热的氧化反应,于是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许多同学经常把“缓慢氧化”等同于“自燃”,把它们当成是一回事,其实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点燃、加热、高温都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温度的高低不同,以及是否需要连续不断地提供热量。1.点燃是引发着火点较低的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即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八点。如:常用酒精灯、火柴等外界热源提供热量。热源火焰在接与被点燃的物质接触,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后,就不再需要热源,靠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2.加热也是指反应条件,可用“凸”表示,是指为了使反应进行,必须连续不断地提供热量的一种操作。但所需要的温度较低,约在500℃左右,用酒精灯的火焰即可达到。加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你注意过吗?工厂大量堆积的煤堆中,耸立着许多木架,煤堆中为什么搭起许多木架呢?原来氧气与可燃物质除了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燃烧之外,还可以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氧化就要放出热量,缓慢的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少,达不到发  相似文献   

6.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要紧紧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一、两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可燃物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因此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达到  相似文献   

7.
通常所说的燃烧 ,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 ,应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 .两个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因此 ,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 ,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灭火 .同学们想一想 ,以下两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1)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 ,蜡烛会熄灭 .(2 )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 ,立即盖上锅盖 ,火很快熄灭 .答案 :(1)降温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 )隔绝氧气 .三层火焰点…  相似文献   

8.
化学术语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便于同学们确切掌握,现对几个易混淆的化学术语进行辨析。一、点燃、燃烧与加热点燃是点火使之燃烧。加热是使物质温度升高。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性物质(如氧气)间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是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而点燃才是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故在书写可燃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条件为点燃。反应条件的不同取决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点燃与加热的共同点是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不同点是点燃是可燃物需经“点”,即加热使其(局部)达到燃点。由于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在化学中,经常要遇到吸热、放热、加热等概念,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 吸热、放热与加热的基本含义 吸热与放热:这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 当某化学反应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了,就表明这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反应时要向周围环境吸收热量,因此环境的温度便降低了。 当某化学反应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了,就表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因为反应放出热量,传给环境,所以,环境的温度便升高了。 加热:这是进行化学反应的一种条件。 某些反应,在常温下反应很慢或不反应,通过加热,可使反应发生或使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体系(-)空气和氧气二、典型题例析例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C)物质和氧气反应都放出热量(D)具有可燃性解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结合氧气的性质不难发现:氧气只能帮助可燃物质燃烧,本身不能燃烧,答案(D)。例2试写出铁、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____点燃__,。_、3Fe+20。A…  相似文献   

11.
一、点燃、燃烧、加热、高温有些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通电等条件的。同学们在注明条件时,一定要区分清各种条件的适用范围。点燃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其结果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所以,点燃(有时加热也可以)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说明反应放出的热足以使其继续燃烧。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加热等)的结果,是化学反应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我在讲“自燃”这部分知识时,通过演示实验:把试纸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浸湿,取出晾干,过一段时间,这张试纸不经点火就燃烧起来.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自燃”是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积温到其着火点而引起的燃烧,并不是什么“天火”和“神火”,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除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外,同  相似文献   

13.
本课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坚持做科学实验的事。该课第三,第四自然段多次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如“白磷的燃烧”、“硫酸烧毁他的衣服”、“硝酸差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什么是白磷、硫酸,硝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又为什么会产生危险呢?白磷是一种蜡状的固体,易燃烧。在常温情况下,白磷也会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积蓄体内达到了它的燃点(40℃)时才能自燃,实验证明:若气温在25℃时,白磷在空气中至少要五分钟后才能自燃。为什么课文上提到的是“一遇空气马上燃烧”?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了解发生此事所处的环境条件了。  相似文献   

14.
一、点燃、燃烧、加热、高温1.点燃点燃是一种用明火来引发化学反应的操作。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其温度决定于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点燃的结果是使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点燃一般是让火焰直接接触可燃物,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因此,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2.燃烧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是反应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可燃物的燃烧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其他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催化剂;爆炸;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金属活动性;pH和酸碱指示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6.
火是大家熟悉的,火能造福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燃烧的条件,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燃烧的定义。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从定义出发说明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且很剧烈。科学第四册通过白磷燃烧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相似文献   

17.
一、点燃点燃是一些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继而使可燃物燃烧起来.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它是一种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因而,"点燃"与"燃烧"的意思不同,不能把"点燃"  相似文献   

18.
<正>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急剧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同学们在描述燃烧概念时,常出现如下误区。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催化剂;爆炸;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金属活动性;pH和酸碱指示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二、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催化剂;爆炸;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金属活动性;pH和酸碱指示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