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西苏区是鄂豫皖苏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苏区在党的领导下,采取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着力解决教师、经费及教材难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皖西苏区的教育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教育,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论断.文章缕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分析了学界相关学者对其概念、内涵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的建议,主要采取宣传教育、社区教育、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的学习教育,并对相关问题做了丰富的论述,形成新时代"劝学篇"。他在论述中对怎样学、学什么、为什么学都有生动的阐释,为社会各界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之风。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习近平经典"劝学"论述进行研究,旨在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劝学"思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指引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在中共的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际加入中共,并且在教育中奉献自己一生。土地革命时期,徐特立担任苏区临时教育部部长,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线,渊源于过去,汇注于革命,气势磅礴地推动了苏区教育的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了土地革命时期徐特立的教育观与教育实践,以期对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行的制度化,使得广大党员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贯彻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和有序化轨道,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培育了大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高校制度化、部分机关单位制度化学习、对基层群众利益的代表上、群众性话语系统建立上尚存在些薄弱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是关于"实践"和"认识"这一重要哲学命题的深刻理解,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的精华.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知行合一"思想,这一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凸显出重要的当代价值.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脚踏实...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对马列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教育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需求、重塑正确的劳动观和丰富的劳动磨炼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劳动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的现实意蕴。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向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提供了遵循,为培养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伟人虽逝,旗帜高扬。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武汉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于2月18日在市委会议中心举办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报告会”。全市各区县、大系统教委主要领导、校长、教师代表,归口高校、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市教育学会、区县、大系统教育学会主要成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事关重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创造的特殊的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今天,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就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以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干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进一步规范干部教育各类班次和学制,必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干部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发挥干部教育科研的基础作用,必须加快培养干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加强对干部教育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政治宣传、革命动员、整合力量、响应党中央号召等方面的需要,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以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和节日为纪念对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唤起了根据地民众的爱国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政治形象,使鄂豫皖根据地革命事业和革命队伍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其独立健全人格,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接受"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进行思考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研究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愈加广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内涵、接受机制以及优化措施进行梳理、总结,展望未来学科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坚定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理论自觉、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定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坚定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应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研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方法,培育辅导员的工匠精神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需要集中社会力量,统筹思想教育理论实践,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效用,彰显马克思理论教育的公共属性与社会管理功能。使社会公众与学生系统地认识我国社会系统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进而激活马克思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本文结合高校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传播现状,探析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高校创业教育可以从中寻找意义、提升质量、促进形式多样化、完成知行合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需强化创业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师范教育产生于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的社会需要中,唤醒民众、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与干部是其初心和使命。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师范教育体系,包括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兼收并蓄、灵活多样的师范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有:确立党在师范教育中的领导地位,依靠群众办师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师范教育,以培养又红又专教师为中心发展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也承担培养地方干部的任务。这些经验既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理论宝库,也对新时代教师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同时也揭示了劳动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劳动精神教育都具有强大的建构意义,这一建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支撑、价值导向与实践指引等方面.揭示马克思劳动观的建构意义,不仅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劳动...  相似文献   

19.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伟大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之一,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苏区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且统一于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强则国家强,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儒家生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能,是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必要举措,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自我教育为主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