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前活动生:老师,还有蝴蝶也是对称的!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唱首歌还是生:还有蜻蜓!表演一个节目呢?[点评:物体的对称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一个知生: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吧!识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考虑到三年级师:那好啊,请上来!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生模仿“千手观音”的造型)引出,促使他们投入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师:同学们,美吗?三、认识对称图形生:美。师: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师:真棒,给他们掌声!样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相似文献   

2.
一、破题师: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 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抒情散文《冬天之美》。二、朗读课文师: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起,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三、课文鉴赏师:有了这遍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美”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 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首先请看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它加…  相似文献   

3.
一、"读"水立方发现数学元素 师:(出示水立方图片)看!这是什么建筑? 生:(兴奋地喊)水立方. 师:对,这就是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细心的同学都能从水立方中发现数学元素. 生:水立方是个长方体. 生:水立方和其他长方体一样,应该有体积.  相似文献   

4.
现象之一:误读作者课例:《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学环节师:本堂课,我们在作家琦君的文字中穿梭,深深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桂花雨的美。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什么?生:源自对故乡的热爱!师:对!这就是桂花香的丰富内涵,这就是作者的爱乡之情。误区:将作者的思乡之情片面理解为爱乡之情。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 ,为活化汉字搭建平台师 :小朋友们 ,这儿美吗?生 :美。师(微笑着) :大自然真美啊!小朋友们喜欢这儿吗?生(齐声) :喜欢!师 :今天 ,有几个小朋友来到了这儿 ,他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在前一个画面的基础上加上昆虫和孩子们的活动)二、寓识于事 ,为汉字输送生命血液师 :几个小朋友在忙着做什么呢?生 :观察昆虫。生 :捉昆虫。师 :他们发现了哪些昆虫?生 :他们发现了蚂蚁。师 :你的眼力真好 ,蚂蚁这么小 ,你却一眼就发现了。(出示连带拼音的“蚂蚁”)师 :谁会读?生 :蚂蚁。师 :读得真好 ,大家跟着读。生(齐) :…  相似文献   

6.
导语:美,就在你身边师: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在美好的季节里,请大家抬头看看我,美不美?生:特别美!师:你说,我美在哪里?生:胡子刮得不错。师:哈哈,这可不是我要得到的答案,你们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生:可是,内在的东西我们也看不到呀!师:是呀,有些美不是你们轻易看得到的。我的美,来自于我热爱读书。每天晚上,都是我的读书时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出示小猪存钱罐,吸引学生注意力。师:“这是什么?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生:……师:“你们有存钱罐吗?它有什么用?那么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说。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师:“对!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另外,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课件出示精灵画面(配音)AB:“嗨!小朋友们好!”A:“我是精精。”B:“我是灵灵。”A…  相似文献   

8.
一欣赏诗歌,引入"妈妈的爱"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首很美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诗歌:<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9.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单元主题图,揭示单元内容. 师:听说大家都很喜欢去游乐场玩,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个游乐场去看一看吧! (师出示动态单元主题图) 师:大家看,这里的游乐项目,你最喜欢玩什么? 师: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学生手势比画) 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乐场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本单元将要研究的"图形与变换".  相似文献   

10.
诸华平 《辅导员》2013,(27):45+56
《幽径悲剧》教学片断:活动四:析藤萝之死师: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藤萝的美!这株藤萝饱含着作者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但命运如何呢?(死了)怎么死的?那句话最触动你的心?生:学生深情朗读课文11小节,然后结合字词和的表现手法做圈点勾画,交流点评。活动五:体季老之情师:1.是谁对这美丽的藤萝下了毒手?2.小节过渡:淡淡的花香没有了,团团的绿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东施效颦》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教学过程】一、初读文言文1.揭题激趣,理解题意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文,读——生:东施效颦。师:这是一个成语故事,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记得是怎样发现的吗? 生:是通过寻找几组算式的规律发现的. 师:对!我们是通过几组类似的等式发现的规律.其实,乘法的运算律不止这两个.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乘法运算中的另一个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宿州市歌引杭州(视频播放宿州市候选市歌《大美宿州》,学生兴奋而专注)师:这是咱们宿州市的候选市歌《大美宿州》,于2014年12月26日对外发布。今天,我们得以欣赏咏唱自己家乡——皖北宿城的歌曲,感觉怎样?生:很带劲儿,很给力!师:是啊,昂扬向上的歌曲,总能催人奋进。这是一首现代城市之歌,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讴歌了宿州市的魅力,令每一位宿州人感到骄傲自豪,并产生无限的希望和力量。千年之前,也有一首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5.
<正>《幽径悲剧》教学片断:活动四:析藤萝之死师: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藤萝的美!这株藤萝饱含着作者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但命运如何呢?(死了)怎么死的?那句话最触动你的心?生:学生深情朗读课文11小节,然后结合字词和的表现手法做圈点勾画,交流点评。活动五:体季老之情师:1.是谁对这美丽的藤萝下了毒手?2.小节过渡:淡淡的花香没有了,团团的绿  相似文献   

16.
一、由美导入,走进文本世界 (屏显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的照片.) 师:知道这是谁吗? 生(齐):居里夫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中.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两次执教过苏教版第二册《小池塘》这一课,两次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深入思考。现选取片断进行对比反思。【片断一】师:小池塘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范读结束后睁开眼睛)师:你们看到了吗?生:看到了!师:能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板块一:说场景师:《水》这篇文章读得懂吗?生:(齐)读得懂!师:作者马朝虎写《水》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纷纷作答)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日子很苦;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师:一谈到水,我们自然就想到"节约用水"的道理。但,这是一篇小说(生惊讶),看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春节联欢会的节目片段。(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0点钟声敲响时的画面)师:你知道刚才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是什么时刻吗?生1:晚上12点!生2:0点!师:对!大年三十晚上的12时是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一天———大年初一的开始。0时,一天就是从0时开始的,此时我们一般是在睡梦中。在甜美的梦境中,新的一天开始了。说说看你一天的活动,什么时刻在做什么?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时刻,课前也已经布置大家观察生活中见到的时刻,收集资料,谁来展示收集的成果?生1:我收集的是一张火车票,上面写有“8:42开车”。生2:我…  相似文献   

20.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