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推动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式,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学习问题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和“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建设“资助育人”十项质量提升管理体系,主要论述了怎样灵活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充分阐述了资助工作在育人中的重要性。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并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关键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围绕新时期怎样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讨论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促进。该文针对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零散、融入形式单一和配套保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开发特色资源,增强文化认同力;用活技术手段,提高知识转化力;优化教学体系,推进实践创新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育人协同力等。以期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广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文化育人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省属本科高校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文化育人功能不健全、文化育人感染力不足、文化育人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文化育人评价体系、挖掘文化育人元素、创新文化育人新路径等对策,以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文通过剖析“新文创”在青年思想品格塑造、文化艺术传承、劳动创新实践中的内在教育逻辑,提出高校应当充分审视新业态文化生产环境下的育人模式,展现更多开放思维与创新实践智慧。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通识教育、艺术美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环节,探索“新文创”发展理念下的“文化—思政—专业—美育—劳动”融通教学教育模式,促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技谋业”转向“以人为本”,以期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所凝练的匠心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文化的精髓。残疾人文化、听障校园文化是社会精神文化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部分。听障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扶弱助残”的使命离不开文化育人,以工匠精神引领文化育人是听障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听障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程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旋律,通过建设特色专业文化、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发扬残疾人文化精髓等有效措施,为听障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培养提供推动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与新形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创新衍生的新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通过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传统美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联网的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内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合,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地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渗透融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目的就是要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当下、启迪思考、规划未来,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其基本方法和逻辑就是“知行合一”:其一,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指导其道德实践;其二,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三,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行为进行仪式化传播,构建“知行合一”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传承发展对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高校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能够很好地做到相辅相成。该文深入剖析国内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并探索如何从统筹校内资源,做好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挖掘五育素材;加强组织共建,提升辐射带动;以评促建促优,扎实推进行动等4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工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丰富的育人素材,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一项必要原则与重要工作,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最强、最旺盛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也为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智慧支持。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校史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蕴含着独特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学界对高校校史文化育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史文化育人的概念内涵、价值功能、现存问题及实践路径等方面的探索与优化。学者们针对校史文化育人的现存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以增强校史文化育人实效。该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未来研究须系统推进的三个方面:深化校史文化育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整理、加强专业院校校史文化育人研究,以期为推进高校校史文化育人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课堂的大背景下,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其价值,有利于落实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为此,该文以庐陵文化为例,探讨其丰富内涵,挖掘出庐陵文化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塑造修身治国的理念,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等,该文提出拓宽视听渠道,把庐陵文化因素编织进古代汉语的知识网络,课外实践研学等路径,将庐陵文化有机融入古代汉语的教学过程,实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自我国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凝练而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各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为高职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及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中,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校培育,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人才。该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深入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思考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融入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岭南大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蕴含着强大的革命精神力量,并且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红色文化融入会计专业是大势所趋,广东民办应用型本科应主动探寻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路径。对岭南的红色文化深入发掘,并把它融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岭南红色文化的传承。该文首先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对岭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价值意蕴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结合会计学科特点,重点分析了目前岭南红色文化融入地方民办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岭南红色文化融入地方民办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实现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地方民办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立德树人的能力,促使会计专业与岭南红色文化同向而行,进而推动高校会计专业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性,即强调德的重要性,将二者融合育人,不仅必要,更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该文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厘清二者融合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可行性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成了民族历史上的道德品质、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成果的创造力源泉。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多元文化与新鲜事物,同时也在所难免地受到文化冲击。特别是青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具备科学思辨、理性批判的能力,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筑牢自己的思想根基。此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该文分析了辅导员队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育人的实践路径以及方法创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波澜迭起,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子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中国特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育人资源。从既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中得出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及其精神生产特征,进而把握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有助于高校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冼夫人文化是岭南地区的名人文化,是集爱国主义及先进思想于一体的地域性文化。冼夫人文化作为茂名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其中的“好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宝贵的价值。冼夫人文化早已不只是传统文化,已然沉淀为一种育人的路径。该文探索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旨在增强大学生的革命意识、奋斗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其优秀品质。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育人工作,有助于提升医药类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攀升至新高度,着力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育人价值,是对坚定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有益探索,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核心理念,为新时代育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为新时代文化育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弄懂为什么样的时代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深入研究其核心理念,使之服务于新时代,焕发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