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不仅提出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课程要求,而且还指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教学建议。不难看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基于学科、强化整合、整体设计、协调育人为特征的学科实践活动。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2.
宋存定 《甘肃教育》2023,(13):85-87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设计中强调,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在学习主题的设置上将“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作为学科融合和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研究新课标的意义,引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单元教学的优势,在对重要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应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同时,应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科实践作为一种学科学习方式,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期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课前分组完成各自的项目学习,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以问题解决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求学生以学科立场和跨学科立场为基础,全面把握主题的统筹作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求呈现综合化、结构化的趋势;课程实施上要探索创新,积极与项目式学习、对话教学、情景化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朱娟 《亚太教育》2023,(20):113-115
化学新课标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学科融合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以期能够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初中化学围绕新课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进教学改革,以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基于新课标要求,为充分发挥初中化学课程育人功能价值,高效运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反馈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等问题及其成因,借助情境教学法全方位解读化学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就“情境—问题”式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探究,以确保达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提升学生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学习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优化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因此,项目式学习为我们加强学科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学习路径。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将基础性、多样性、融合性和实际运用性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充分体现了目标、问题和创新导向,优化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指向课程综合实施并强化实践的改革方向。该研究在基于新课标的实践中对该项目进行了重构和实施,明确了“社团”学情下开展该跨学科项目教学的核心内容与任务、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要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一致性。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相互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学科领域的魅力。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深度学习活动,文章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出发,对接教学目标,设计单学科项目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和课程形态。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我国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系统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1],并且在每个学段的最后部分均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偲 《辽宁教育》2023,(7):55-5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Go to the Clothing World为例,教师应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并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践后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F0002-F0002,F0003
本项目以现代课程观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将项目式学习理念和方法作为研究技术路线,通过多学科的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两线并行,深入分析本校校本课程各项目的现有资源和教学材料,进行深一层次的分析、整理、归类,系统整理并构建相应的项目式学习课程。通过学科团队设计规划年段项目学习手册,积极寻找学科联系点,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实践活动,初步构建具有校本实践特点的基于项目学习的学科整合课程框架,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校园氛围和研究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计算题是教学基础同时也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让学生从计算题的学习中掌握大量的解题经验。就化学计算题分析,解题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解题方法之后应强化一题多解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可对课程标准对化学计算的需求以及初中化学计算题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初中化学课程计算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所谓“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学习科目,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打下坚固的化学基础,为高中深入学习化学科目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是研究大自然规律的学科,化学教学以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错题反思习惯,在错题的研究中总结学习方法,强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间的联系必然加强,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综合试题因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点成为培养、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题型.本文就初中化学科与物理学科的联系,对近几年的化学竞赛试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聚焦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化推进项目学习"出发,从原因、策略、途径、成效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1课标分析及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设置‘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错综复杂,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中,往往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语文和美术等多个学科内容,这些相互关联的学科内容是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基础。立足生物学科“叶”的学习内容,围绕“探秘‘叶’生活”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梳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语文和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知识点与思维点,分析跨学科内容,设计跨学科实践子主题,进行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