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晓峰  宋盼盼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66-167+170
智慧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应试化、创新性不强的弊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较大。本文通过论述当前智慧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升级发展特点,构建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云-端-台”的教学体系,从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分层作业三个角度对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路径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韩新宇 《考试周刊》2024,(17):132-136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数据驱动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依托大数据的“睿智教育平台”,设计并实施“三三三”教学模式,即课前三步:发布导学作业、开展学情分析、调整教学设计;课中三步:创设情景任务、推送课中作业、开展分层教学;课后三步:发布实践作业、建立成长档案、开展教学反思。“三三三”式智慧课堂将颠覆传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在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高阶目标,也是学科教学的价值旨归。《江苏教育》教育信息化专刊2中《从“会学”到“慧学”——基于“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智学应用》一文,从微课指导、线上预习、数据分析、多样展示和多元评价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路径,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揭示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写作课堂是新时代教和学的新常态,以《有你,真好》一课为例,通过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教学”、课中“线上资源+线下资源”和课后“课内学习+课后拓展”的混融,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意义、自主建构逻辑、灵活应用方法、有效与人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获得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发生改变。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个人的教学空间、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课前完成预习、课中参与讨论、课后完成拓展作业,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文章以犬吸入麻醉技术为例阐述在信息化时代,应以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为载体,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衔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云课堂通过运用教学云平台、移动终端及创设相关教学环境,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得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深度学习、课后延伸学习成为可能。文章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深度融合,使教学变得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秀梅 《成才之路》2021,(13):126-127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文章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作业三方面阐述数学分层设计的教学方式。教师从课前预习开始就要实施分层设计,导学时要做好问题引导,课中教学要注重重难点的分析,课后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的辅导。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关键要做好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工作,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就能做到听课主动,对课堂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品格”、“情感”是衡量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要素。“习惯”首当其冲,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构建课前预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又是培养训练学生学习习惯的第一任务。笔者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对构建课前预习的平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王蕊红 《家长》2023,(33):104-106
<正>“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课上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后时间进行自主规划,发展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的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和优化设计。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相联系、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层次性作业、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之中学习到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5):77-78
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主动为线上教学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为培养学生线上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合作和课后测评等途径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学生、教师层面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自觉性差的原因,接着重点探讨线上学习自觉性动态监测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谈开香 《天津教育》2023,(29):113-115
<正>作业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将作业的功能综合定位在“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评价任务”上,逐级细化到单元作业目标,再到课文(课时)作业目标,并以课文(课时)作业目标贯穿每一堂课的始终,发挥作业导教助学评价的功能,从预习作业牵引,为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课中作业助力,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课后作业延学,巩固知识螺旋提升能力;单元学习小结,小组合作实践升华主题等方面来设计适切的单元作业,实现课前预学、课中导教、课后延学的价值,落实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串玲 《现代英语》2023,(19):37-40
在信息化背景下,探讨智慧教学平台在听说教学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教与学。基于建构理论,在智慧教学平台下创建听说课程的课上、课下的一体化学习资源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完善“多元互动”教学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以学增智”,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张瑜  蒋斌 《江苏教育》2022,(60):25-29
信息化时代,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区域教育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徐州市云龙区依托精准教学云平台,通过丰富课件资源、整合习题资源、开展“云码云学”,构筑区域智慧教育环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课前课后贯穿,形成精准教学流程链和模式,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路径;通过三级分层管理、“四位一体”运行方式,实施区域推广;探讨该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局限,为开启“智慧教、个性学”的区域教育新生态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应用价值显著。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流程,并分别从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引导小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及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惯”的培养是衡量素质教育具体体现。“习惯”,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构筑课前预习的平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是培养训练学生学习习惯的第一任务。笔者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构筑课前预习的平台.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学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与“教”的全程,促进课前深度预学、课中深度辅学、课后深度延学,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度学习,扎实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泰微课”的信息技术资源库和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数学学习。借助“泰微课+导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天翻地覆慨而慷”;借助“泰微课+研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寸之间有乾坤”;借助“泰微课+拓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泰微课”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  相似文献   

18.
《利用Moodle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其教学应用模式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本文主要围绕实验过程中的切入点:Moodie运用于课前与课后的研究,介绍了如何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语文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周晓华 《辽宁教育》2022,(23):59-6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小学数学低年级的一线教师,课前,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导学两方面做好准备;课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分层要求、多元活动、技术融合等方法,让课堂扎实有效;课后,要从“无书面作业”要求出发,变课内“难点”为课外“玩点”,变纸笔作业为课后活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这样,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沈彩霞 《科教导刊》2023,(1):120-12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微学习”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微课引入微积分教学中,符合当前大学生“微学习”的学习方式。文章论述了微课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微积分的教学现状,接着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在微积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了开展微课教学的具体策略:设计多样化的微课、应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辅助课堂教学以及加强课后拓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