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受绩效主义影响,我国学生发展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构建、责任到人的任务分解“、对表对标”的效果评估、赏罚分明的结果反馈和不留情面的责任追究等途径,使整个评价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客观化的特征,满足了政府对教育管理“公平与效益”的需要,迎合了公众对客观性、公平性评价结果的追求,但却存在将学生发展评价一步步推向既无“教育”也无“人”的极端量化的风险。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破坏了教育生态。增值评价和学生发展相遇,为矫正这种错误的评价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应站在“学生立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道德尺度和科学依据,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质性课程评价谈档案袋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这是说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体系,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档案袋评定,也叫学生成长记录。它源自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质性研究和质性课程评价。质性研究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它是以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为根本目的的,且已取代了发展已久的“量化评价”。质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4.
德育评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德育评价一直存在着从分裂的、静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道德发展的不良倾向,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生成性、整体性的道德主体人格来看待,这事实上导致了德育评价的“割裂性”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此困境,德育评价应建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融合性评价理念,以彰显评价的人本性、生成性和整体性;发展综合性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各项指标的有机融合和全面评价;构筑多样性的德育评价方法,以破除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弊端;形成开放性的德育评价渠道,以建构线上线下、家校社的一体融合评价,从而发挥出德育评价的导向和促进功能,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评价机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方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基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功能。创新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6.
叶飞 《人民教育》2022,(24):34-36
德育评价在德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儿童道德发展的生成性、整体性,构建德育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真实生活的“嵌入式”评价模式,形成互动式评价、增值性评价、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等方式,更好地推动德育评价回归儿童的全面发展,以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健全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逻辑起点,构建分析框架,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分析国家政策对辅导员核心素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同时从辅导员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知识素养上提出建议:注重突显辅导员职业特点的“道德素养”的政策制定理念、建立辅导员能力素养评价机制、构建以“知识素养”为基础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彰显了以过程性、探索性、灵活性为特点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地位的提升。形成性评价在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应以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为指导体现以下六大原则:促进人的发展、关注过程与情境、凸显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尊重并提升个性差异、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定位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杨娜 《考试周刊》2011,(58):215-216
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不再是筛选、淘汰的工具,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学生评价,必须确立个体差异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并且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把评价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詈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自然学习情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