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入数字动画制作和传播技术,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信息整合水平。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的目标、功能、构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客观地认识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这一动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及趋势。动画不仅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在现代视觉文化语境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和传播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对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进行多角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深入展开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15年1月—2023年5月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为主题词的研究文献发文量、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作者合作网络与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关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整体研究可分为攀爬期(2015年1月—2018年12月)、动态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与下滑期(2021年1月—2023年5月)三个阶段。整体研究具有三个特点:“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还存在学者间、机构间的合作较为分散;高产作者数量少,核心研究者数量不多,尚未形成有凝聚力的研究团队,跨区域合作研究数量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急语言服务、语言人才培养、国际文化传播、能源、跨境电商以及对外贸易语言服务正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知网(CNKI)2002—2021年收录的弱势群体社区教育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发现:20年来我国弱势群体社区教育研究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发文量总体不多,研究者对其关注度不够;作者分布较广,未形成紧密合作;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大学或科研机构,来自基层的较少;载文核心期刊不多,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研究领域不广,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未来弱势群体社区教育研究应在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合作研究、扩展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0,(3):93-96
高校图书馆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校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利用文献信息服务优势创建非物质文化特色馆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氛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高校人才成长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3—2020年CSSCI数据库中长三角一体化领域的213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对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进行探讨。通过作者的合作网络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是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发现长三角一体化领域的研究逐渐从酝酿萌芽阶段、积极拓展阶段、深化巩固阶段向高质量一体化阶段转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296篇CSSCI来源期刊教育数字研究文献数据,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借助C0-ocurrence(简称Cooc)可视化软件,采取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及突变监测分析法,分别绘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和关键词聚类等相关知识图谱,通过描绘知识图谱深入探究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于2011年从出版行业萌芽,2019年之前发文量增长缓慢;研究以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为主。其他地区研究零散;研究领域集中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领域相对较少。笔者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动向进行预测,并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3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通过,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工作已远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藉此,论文旨在总结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趋向,展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学理上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从年代发展、期刊分布、作者构成、机构组成、研究热点、研究演进趋势和研究前沿等维度出发,分析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沿。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绘制时间线图、共现视图、时区视图及突现词分布表深度剖析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结果表明:研究随时代特征深入开展;研究力量集中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作者核心群尚未显现且合作少;研究主体关联性显著但主题单一;研究趋势逐渐向优化配置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数量、种类、所处时代朝代和分布等方面对属于或与宗教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述评分析;指出了其所具有的世界性价值和意义;认为“国保”和“国遗”不仅分别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和精华,而且两者之间有不少属于同一种宗教,是密不可分、静动相关、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相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平稳运行、高效产出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2003年—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学者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但大部分高频作者都集中在“双一流”高校,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主要聚焦在化工学科领域;近年来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安全检查”“安全隐患”“风险评估”等方面。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秀芹 《知识文库》2022,(24):91-93
<正>随着我国城市轨道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系统研究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及趋势,本文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度,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5~202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545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21年间,该领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论文的作者和机构主要集中在各轨道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企业参与度比较低,总体呈现出学术合作网络松散、研究阶段间隔清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方面, 欧美国家有着成熟的经验. 比如政府准确地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 重视对涉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法律的完善; 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与相应的开发市场的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学术方面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相关的工作, 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宣传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法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 也有效地规范了企业、 单位以及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活动. 文章通过梳理和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 试图获得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对智慧城市、数字化传承体系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进行讨论,特别对北魏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智慧城市的视角构建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体系,包括北魏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方式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技术体系四个部分,设计了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共享平台,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选取CNKI中2001—2021近二十年的中文期刊中主题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高质量文献为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对筛选出的272篇文献进行发文量、高被引、机构、作者和关键词分析。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获取知识图谱,对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现状、热点方向和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研究内容丰富,但不够深入和全面;机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弱,缺乏思想交流;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农村题材、案例研究、艺术表达和价值内涵方面,前沿话题主要分布在乡土叙事和现实主义两个方面,且研究的趋势呈现出反复性、阶段性、时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梳理国内农民画研究现状,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农民画”期刊文献1 48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绘制出二十年来国内农民画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等,分析得出国内农民画研究的合作情况、研究主题、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进一步将国内农民画研究归纳为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农民画发展、传承与保护、区域性农民画研究、农民画艺术特色研究、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等六大类和萌芽式发展期(2000年之前)、内涵式发展时期(2001—2011)、外延式发展时期(2012—2021)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达到了以图识“画”的目的,为农民画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以来,碳排放成为国内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较少有对碳排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2016年—2021年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的6 873篇与“碳排放”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绘制中国碳排放研究的力量分布和热点变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有关碳排放的研究年均发文量基本较为稳定,研究单位以高等院校居多,研究领域包括碳减排、碳中和、碳交易、低碳经济以及碳税收五大领域,但作者和机构间联系较少,合作较为分散。基于此,未来需要加强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研究,寻找新的研究点,助力我国经济转型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