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1]。廖伯琴强调,高中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实验探究[2]26-27。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应注重科学探究,尤其应注重物理实验。而同一实验内容因方案设计的差异,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拟重构“楞次定律”实验探究方案,旨在让学生经历一次“发现”之旅,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物理学中理性、求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其中“科学探究”是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教学是达成该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利用数字化实验工具,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数字化信息系统(DIS)已经广泛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DIS实验具有便捷性、直观性等优势,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主要实验手段[1]。DIS测量物理量适用面很广,并非局限于传统实验。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教师讲授时应关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以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测定动摩擦因数为例介绍DIS实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1]。因此,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要着重从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开始,从学生学会模仿实验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实验,改进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反思评价等探究能力。一、学会模仿模仿是学习形成的条件[2],模仿学习超出了对他人行为的简单复制[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发展经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等阶段。由于刚刚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氢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气体之一,需要学生掌握氢气制备、性质检验等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目前,已有学者对教材实验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例如,林海彬等[1]、侯晓琼等[2]、潘国荣等[3]支持氢气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一体化设计;周正祥等[4]采用洁厕灵与电池锌皮等反应制取氢气;林燕岚等[5]、侯晓琼等[2]使用注射器、U形管、V形侧泡反应管等器材做反应容器。以上实验是从药品选择、器材类型、实验装置三个方面进行改进,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实验装置复杂、所用器材多、反应时间不好把控。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73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这一教学策略正是项目式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1]60。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到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式学习是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模型认知"的内涵为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1]。单旭峰[2]认为,中学化学学科的认知模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为如下几类:概念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数学模型、复杂模型。价-类二维图是以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为横坐标,以某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在二维平面内绘制含有某元素物质的图像[3],是过程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年新气象     
<正>[原文阅读]岁时(节选)选自《幼学琼林》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6之不禁。[字词注释](1)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2)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相似文献   

10.
<正>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关键素养[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2]。  相似文献   

11.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使学科素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1]。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活动获得知识,通过知识得到教育;认识到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2]。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出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需要通过一节节具体的化学课加以落实的[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探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堂教学为例,浅析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4.
左弼文 《甘肃教育》2020,(18):20-21
<正>专业教学法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专业目标,完成共同的专业教学任务,在一定教学原则指导下所采取的将普通教法与专业课程特点有机结合的所有行为方式的总称[1]。它侧重于针对相应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程内容选用何种形式、方法、策略、途径、手段来加以具体落实,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于教学各相关环节的衔控、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的和谐,以及师生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之前已有不少学者,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专业教学论与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比较研究[3]、单一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学法运用[4]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备的能力[1]。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和数学学科特点,高考数学试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查[2]。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的恒成立(有解)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是考查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是国家首次在化学课程相关文件中提出“大概念”一词。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课程理念中更是突出强调要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3]。由此,标志着探索如何落实基于大概念引领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文化自信[1]的原则,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教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新课标编写了新的高中化学教科书[2-3](简称新教材),新教材精选内容素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凸显学科内容的德育功能,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4]。本文试着梳理比较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人教社2004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称为旧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不同编排,为新教材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相似文献   

19.
<正>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认为深度学习能重构学习过程,驱动知识的创造和目的性应用[1]17。美国惠利基金会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为敏锐理解学科内容并将知识用于解决课堂和工作中的问题而必须掌握的一系列素养[1]19。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认为深度学习是为迁移而学习的过程[1]19。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指向知识的完整度、理解度和迁移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2,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科知识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