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时期固原的干旱水涝灾害频发。旱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频次呈递增趋势,且以夏旱最多,连旱现象不断;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往往集中在局部范围,导致部分地区偏涝,部分地区偏旱。水旱灾害导致人口伤亡严重,饥民流民增多,经济遭受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灾民心理恐慌等严重后果。灾荒发生后,历代政府采取赈恤、蠲缓、借贷等救济措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民间救助和灾民自救也是重要的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近41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20个气象站1961-2001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41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但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是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咸阳近50年来干旱特点及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干旱是咸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季节分布呈双峰式分布,以冬季最重,其次是春末夏初;地域分布是北少南多,但北部冬旱最明显,其余三季旱月南部多于北部;并通过对温度和降水的趋势分析认为,未来咸阳干旱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保山是重旱区之一,为此,利用1951-2010年3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和保山市5个国家基准(基本)站的降水资料,对保山市2009年特大秋冬春连旱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南,西伸脊点偏西,印缅槽偏弱,南支低槽不活跃,高原东南侧的西南季风不活跃,不利于孟加拉湾等地的水汽向云南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保山与云南大部出现了100年以上一遇的特大秋冬春三季连旱,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属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5.
孔锋 《地理教育》2012,(4):58-59
2009年秋到2010年春,一场秋冬春三季连旱袭击了我国西南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图1)。2009秋季以来,西南大部比常年同期降水偏少3~5成,气温偏高1℃以上,其中云南中西部和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地区降水偏少5-8成,云南和贵州的平均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少值。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的年降水量、年降水平均值、标准差和距平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前5个分量可表示降水总方差的83%,它已反映出年降水场最重要的特征。时间系数和特征向量的组合,将年降水场分为5种类型,并确定了海南省逐年降水量的类型,全省性旱和涝的几率最高,占58%,其次是东南旱西涝,占17%。  相似文献   

7.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是以标准化降水指数、湿润度指数及近期降水量为基础,同时考虑了降水和潜在蒸散两项因子而设计的干旱指标。通过对衡阳市各区域1960—2012年逐日Ci指数统计,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检验),分析了近53年来Ci指数的年代际、年及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衡阳市干旱日、重旱日及特旱日出现频率分别为24.6%、3.1%和1.2%,其中有94.3%和77.4%年份出现了重、特旱日,进入21世纪以后,特旱日出现频率略有增大;Pd值在冬、夏季呈减少变化,而在春、秋季则有增大趋势,且在Pd值较高的季节,其倾向率增大(减小)更为明显;Pd值在8~9月达到高点,而Pz和Pt则在10~11月达到较高水平,9月份Pz、Pt偏低是由于8月降水较7月偏多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建立2000–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了解中国主要行业和省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为评估氮氧化物的环境影响和制定相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创新要点:分析了中国主要省份产业结构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影响;根据不同情景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研究方法:1.基于自底向上法,根据不同类型化石燃料的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结合化石燃料消耗量,建立中国2000–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清单;2.基于IPAT方程,并以中国2000–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为依据,分三种情景,分析2011–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和氮氧化物排放趋势。重要结论: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约是2000年的两倍;自2009年起,中国氮氧化物总排放量超过了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主要由于产业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不同,中国东部和西部氮氧化物排放量有明显差异;制造业、电力行业和交通运输业是中国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其中交通运输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7 Mt。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建立2000-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了解中国主要行业和省份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为评估氮氧化物的环境影响和制定相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创新要点:分析了中国主要省份产业结构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影响;根据不同情景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研究方法:1.基于自底向上法,根据不同类型化石燃料的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结合化石燃料消耗量,建立中国2000-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清单;2.基于IPAT方程,并以中国2000--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为依据,分三种情景,分析2011-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和氮氧化物排放趋势。重要结论: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约是2000年的两倍:自2009年起,中国氮氧化物总排放量超过,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主要由于产业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不同,中国东部和西部氮氧化物排放量有明显差异;制造业、电力行业和交通运输业是中国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其中交通运输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7Mt。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成都市1981-2010年降水资料,对成都市近30年降水时间变化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降水量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下降速率加快;降水时间序列存在三个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6a、12a和19.5a,其中振荡能量最强大的主周期是19.5a.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频繁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唐山滨海区土地利用数据,对近40年围填海作用下的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80-2020年,滨海湿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其中1990-2000年滨海湿地面积有少量增加;受围填海活动影响,滨海湿地空间格局由大面积连片化向小面积破碎化转变,且2000-2010年变化较为明显,滨海湿地转为人工表面是滨海湿地类型转移主要方向,大面积浅海水体和滩涂被围填转为坑塘,使坑塘于1990年取代浅海水体成为滨海湿地主要类型;从动态度来看,1980-2020年滨海湿地变化速度呈现波动性下降,但浅海水体面积减少速度逐渐加快,滩涂和沼泽年变化率在1990-2000年分别出现最小值和最大值;频繁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面积快速减少,其中73%的滨海湿地流失与围填海活动直接相关;国家对滨海区发展的政策实施以及滨海区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严重影响滨海湿地时空格局。研究结果对唐山滨海湿地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具有参考价值,为滨海湿地时空格局优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80s、1990s、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2010年欧空局(ESA)Globcover分类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1980s—201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连续性增强,成片分布;林地和草地1990s破坏严重,2010年区域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水域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减少速度之快,触目惊心;受城市化进程影响,1990s—2010年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呈规模化、成片发展;1980s—1990s未利用地得到大幅度开发,2010年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且趋于成片化发展,地块连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用EOF分析我国南方降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气候序列与夏季(5~8月)逐日降水序列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和对应天气形势分析。时空分布分别为:季风型—夏雨多冬而少;季风爆发迟——春旱夏涝,夏旱秋雨。前汛—梅雨型;后汛—梅雨型,空汛—空梅型,与华南前、后汛期降水和长江流域梅雨有密切关系,并对时间函数头5个分量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存在1、2、3周周期与自然天气周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降水分配型的研究,无论是对降水趋势的预告或是对雨量分配的特征(如旱、涝)的估算都是非常有益的。这个方法的根本出发点,是从摸清气候规律着手。降水是一种气候现象,它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进行降水型的分类,即是为了认清降水分配的某些共同的规律。进一步研究降水类型年际转变的机迂互变的周期和途径,就有可能根据已知年的降水型推断后一年的降水分配型,从而做出当年降水分配趋势的预报。由于华中地区农业生长季节大致是4月——10月,这一时期降水和作物的生产、产量的丰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预告这一时期的降水具有重大的生产实际意义,为此本文研究的时期规定为4月——10月。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62-2015年实测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Theil sen’s估计等方法,研究了徒骇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徒骇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27×108 m3,年均、夏季径流量趋于减少,春季、秋季、冬季径流量趋于增加,但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不显著。从径流突变情况来看,年均径流共发生3次突变,突变发生年份为1964、1973、2010年;夏季径流变化复杂,共发生5次突变;春季径流共发生3次突变,秋季径流发生2次突变,冬季径流发生3次突变。年均和各季节径流的突变年份与降水量的突变年份不完全一致,表明人类活动对徒骇河流域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61-2010年平潭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平潭岛近50年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潭岛年平均温度以0.22℃/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997年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突变时间冬季最早(1992年),秋季最迟(2000年)。春、夏季开始日期提前,秋、冬季开始日期延后,暖季延长,冷季缩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西旱涝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按其季风气候的特点,选取有代表的月份,采用500hPa的高度资料,作旱、涝年的距平场和环流形势的合成。中高纬的环流在旱年为纬向环流,涝年为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活动较常年有异常等差异的特征,为预报广西旱涝提供可参考的天气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GNMM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各个生态地理分区NDVI变化特点,对各地理分区内的植被覆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率整体呈改善趋势,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北部地区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近51年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湿度是气候农业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一起对农业有深刻的影响,根据黑龙江省1961-2011年间各气象站点逐日相对湿度气象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平均相对湿度全年、四季、年代际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1年来黑龙江省平均相对湿度波动中呈微弱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7%/10a,这期间共发生3次突变,每次突变后都呈现不同的变化;黑龙江省四季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除春季呈升高外,其他季节均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全年和四季的年代际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全年、夏季、秋季、冬季相对湿度随年代际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年代际间波动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