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日杂记     
蜗居久了,双目变得呆滞,精神委靡。环目四顾,期盼的眼光总是被白森森的墙壁生硬地反撞回来,心里的怨尤更多了。 脑袋忽然"腾"的一下,吓得我一激灵,萌发了出去看看的念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将自己融化在大自然里。这个极平常的念头使我激动难捺。它开始折磨我、吞噬我,迫使立即付诸行动。我终是拗不过这极尽刻薄的酷刑,迈开沉沉的双腿,走向广阔的大自然。此时,脑袋与躯体似乎已经分离,恍恍惚惚如飘于云端。 大自然敞开多情的怀抱迎接我的到来,这是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清初的《板桥杂记》对后来的风月题材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续书主要有珠泉居士的《续板桥杂记》、金嗣芬的《板桥杂记补》。它们相对于原作,承袭了其编创体例,延伸了秦淮风月的时间长度,但在兴亡之感上却出现了蜕化。概言之,《板桥杂记》的续书在思想与艺术上都与原著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5,(11):61-61
今天的上海,充满了速度感。 上海科学家研制的曙光4000A,是现在全中国 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1秒钟运算10万亿次。上海 证券交易所的系统委托处理速度位列世界第一,1秒 钟可以完成1万多笔股票交易。在今天的上海,创造  相似文献   

4.
荐书     
郑元发 《福建教育》2007,(7):127-127
暑假的生活,我只做两件事——爬山、读书,简单而不简约。 每当红日西沉、暑气渐消时,我便风尘仆仆地来到大蜚山脚下。爬大蜚山有两条路,一条平坦好走,一条陡峻悠长,我常常选择后者攀行。此时已是“满目青山夕照红”,但我并不觉得冷清,因为盈满视野的是绿色与活力。路上,芦苇、野草恣意地生长着,轻吻着登山者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山音     
1996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个小山村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如今,回想起当时的一切,那种苦却有意义的日子,像一杯热咖啡,醇香浓郁,令人回味悠长。村子小,几十户人家,古井,土窑,青砖翠瓦。房梁上一排排垂挂晾晒的玉米棒子,屋檐下一串串随风轻摆的红辣椒,朵朵白云般移动的羊群,山坡上回眸远眺的牛儿,还有老乡们那憨厚的笑脸、朴实的话语……这一切犹如一幅美妙的水彩画,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背着行李出现在进村的山路上时,碰到了几个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见我文质彬彬的样子,有人下意识地问:“兄弟,你是不是新来的老师?”当我点点头回…  相似文献   

6.
父亲     
李迪 《河南教育》2005,(6):51-51
照片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我的父亲。当时父亲才58岁,看起来却像70岁。妈妈说,父亲为了培养5个子女成才,累得未老先衰;村民说,父亲用心血浇灌一批批学生成长,致使华发早生。  相似文献   

7.
借车     
楼下有一车库新租了出去,租房的是一对收破烂的外地夫妻。那男的常见他天刚亮就骑着一轮很旧的三轮车出去了,先是到新村的每一个垃圾房里捡破烂。然后,他就用绑在车笼头上的电喇叭走街串巷吆喝,傍晚的时候,常会看到他满载着瓶瓶罐罐、旧报废铁晃晃悠悠地回来。他常常把三轮车停在过道里,让进进出出的居民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8.
杜鹃     
校园里的杜鹃花开了。在一小块长方形的草坪上,各种品种的杜鹃花开成了密密的一片,浮在草上。花的颜色很艳,花朵很大,与周围的空地形成巨大的反差,感觉很不真实,远不如山坡上这儿一丛那儿一束花朵较小的野杜鹃那样自然和谐。杜鹃真的更是适合生长在山野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感恩     
前几日,近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打电话来,我急忙接通,母亲在电话中叫着我的乳名问:“怎么样了?工作挺忙的?多日子没打电话了……”声音嗫嚅而充满了深深的关切,听着母亲熟悉神声音,我的心猛地一颤,仿佛受到重重的一击,突然想起已经好久没向家里打电话了,好久没有问候远方的父母了,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慌乱和平安。  相似文献   

10.
烟火     
小时候,总是不断重复地做一个梦——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烟火漫天绽放。后来,慢慢长大,但是我对烟火的钟爱却丝毫也没有改变。她是我无法释怀的旧梦,总在寂寞时候敲打着我的心。每当我仰望夜空,原来,没有烟火的夜如我般落寞。  相似文献   

11.
土路     
张玮 《山东教育》2005,(11):60-60
经常到校外的那条土路上去走走。没有嘈杂,没有喧闹,没有马路上车辆飞驰而过的惊恐和担心,土路上有的,只有那份古朴和宁静,让你的心里悠悠产生一份安宁和闲适。弯弯曲曲,土路从田野间伸展开去,路两旁,是一派恬静的田野风光,风斜斜地从路边的地里吹过来,夹杂着庄稼的气息泥土的气息,就像被什么过滤了一般,清心爽洁,沁人肺腑,让人忍不住要深深地吸上几口,而绝没有那种让人捂鼻皱眉从心里生厌的汽油味。偶尔,几只鸟从头顶掠过,间或留下几声亮丽的鸟鸣,那便更富有诗情或画意了。春天的土路,小草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从土里钻了出来,而一些野花,…  相似文献   

12.
似水流年     
日子如流水般轻轻地滑过那纤细的指间,时光如落花般柔柔的轻吻那深沉的大地,岁月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便悄悄地离去,又是一个轮回,又是一片“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13.
九层塔     
小时候,没吃过九层塔这种美食,听也没听过。九层塔原本是野生的一种蕨类草本植物,吃的时候,用锅里的热气连同主料一起熏熟了,有特别风味。九层塔在市面上有些不好找,如果在家中种植。可谓乐事一桩。鲜嫩的九层塔,茎呈小圆柱形,叶生于茎上.交互重叠呈层状,样子像宝塔一样。  相似文献   

14.
独处     
苏格拉底独立荒原思考哲学问题,三天不挪一步;司马迁受官刑身处牢狱,写下了辉映千古的《史记》;苏东坡贬官琼州,身居陋室,终年读书赋辞,不改其志;闻一多钻研典籍,三年目不窥同,踏平了一座座学术高山…一切大学问者、大智慧者、大事业者,都有静思独处、超然物外、卓荦不群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虎刺梅     
鲁杨 《山东教育》2005,(25):59-59
在我和同事的办公桌之间放着一盆花,说是叫虎刺梅。  相似文献   

16.
荡漾     
地铁里看书,书上说,在爱的心,轻轻荡漾。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两部游记散文——《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描述了欧洲五国的文化、风俗、人情,表现了朱自清学习本国文化要与学习外国进步文化相结合的一贯主张。两部游记在艺术上有着“全写口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海行》初稿手稿(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十月),在沙多一吉里写完,大约先于《灭亡》十个月。一九三二年校改后交给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另写了序言,并删去最后两篇文章。(三二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19.
巴金1993年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海行杂记》初稿的手稿,余有《海行杂记》于1930年代出版时虽收入但改动较多的《病榻看雪》的原稿残稿,以及未收入的《红天》、《旅馆》、《最后的话》三文。这些余稿真实地记录了巴金初到巴黎之时对异国的印象和他的生活情形,虽不是有意为之的文学创作,但显露了他思想的敏感、观察的仔细等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20.
《漂泊杂记》是艾芜的第一本散文集,表现了他早年置身滇缅山水奇境中的艰难生活以及同情底层人民、反帝反殖民的爱国思想。在《漂泊杂记》历经近八十年的出版过程中,出现了初刊、初版本、文丛本、云南本、文集本、小品散文本、全集本等版本,在版本的流变中,篇目不断增加,文本不断修改,这既是艺术的完善,更是时代语境以及作者思想变化的结果。《漂泊杂记》的版本变迁是一个逐渐远离《漂泊杂记》初版及其"漂泊"内涵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