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岩石会改变模样的模拟实验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岩石发生变化的呢?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2.
1岩石会改变模样的模拟实验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岩石发生变化的呢?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理解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精心选择结构性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学习内容及目标之间具有紧密且复杂的联系,因此教师对“材料结构性”产生了各种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中,两种材料结构形式很有代表意义。两堂课具有相似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观察一组图片,师生提出了空气、水、温度、生物的作用可能会改变岩石的模样;接着让学生选择研究问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的方案;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不同的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岩石及实验过程。一、第一种…  相似文献   

4.
许多老师喜欢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个内容上公开课。常见教学思路如下: 让学生欣赏有关岩石的图片,然后以问题“这些岩石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为切入口,  相似文献   

5.
沈雪明 《科学课》2009,(12):34-34
最近,听了《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有些细节值得关注。 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设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在课的起始,教师让学生看了一幅山的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岩石、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就某种自然现象做实验时,就要借助模型来做实验,然后再把模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迁移扩展,进而揭示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本质,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一、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在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认为,岩石都是很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冷和热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笔者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用  相似文献   

7.
<正>岩石的风化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百年,几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如何在课堂中,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感知风化作用呢?模拟实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让模拟实验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那将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在金华市婺城小学,我执教了五年级第三单元《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尽管这一课我在平时上过好几次了,但是今天执教之后又有别  相似文献   

8.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学设计李志云《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是学生在认识岩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变化过程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哪一种岩石,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除人为之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从而认识卵石的形...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21世纪科学教育暨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章鼎儿老师上的一节《蜡烛会熄灭吗》研讨课,以其炉火纯青的课堂教学调控和设计,展示了小学科学课的研究水平,折服了与会的1000余名代表;2005年,浙江省南湖区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阮翔老师参加省优质课竞赛,执教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认识岩石》(一)、(二)两课后,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英雄山开展了一次采集岩石的活动,成果丰硕。 学生到达目的地后,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学生在划定的范围内采集岩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鉴别岩石的方法和观察常见岩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的材料,依照它进行采集,把采集到的各种岩石砸开,露出新断面进行观察。通过看、摸、刻、滴盐酸等方法进行鉴别,初步判定是某种岩石后,取其一两小块装进书包带回学校。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构成了五年级《地表缓慢变化》单元。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谈她两次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的过程:第一次.她以为学生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对岩石应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教学时她只带了几盒岩石标本,按课文的顺序告诉学生这几种岩石的名称,有哪些特性,成分是什么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标本。结果,学生“只会背老师抄下的‘条条’,不会鉴别岩石。”第二次,她改变了教法,先让学生“每  相似文献   

1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如何选择采集地点;第二点,采集工具的准备;第三点,怎样采集…  相似文献   

15.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理念的贯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理论认为,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认识周围世界探索各种客观规律的过程。为使学生学好自然,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自然知识,形成对科学学习的爱好。例如,在教《岩石》等课文时,我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奔向大自然,开展人人参与的“揭开地球之谜”的采集活动。为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提高岩石的科考价值,防止采集过程中发生“百石一类”  相似文献   

17.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理念的贯彻。  相似文献   

18.
中学写作教学长期局限于"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的单一模式。要改变此现状,须关注过程指导,提供相应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写作任务。《学写游记》一课教学,尝试为学生提供情境、活动、思维等支架,支持过程性写作。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写作与主动构建的欲望;活动支架,改变知识获取方式,促成学生角色变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选材困境,塑造有我之境,实现螺旋上升。支架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服务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古生物化石资源点去进行科学考察和采集古生物化石。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老师的思想认识也在这项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学生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往年,我教过《岩石》一课后,同学们普遍反映对“化石是记载地球历史的特殊文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品德与生活》课而言,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寓教于乐,才能落实课程目标。教师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