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4日刊载了这样的故事:一位父亲跟14岁的儿子一直冷战,他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父亲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父亲说:让他参加过军训夏令营,带他开车走滇藏线,但每次他都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曾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相似文献   

3.
马长军 《成才之路》2011,(23):11-I0006
自称"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投书媒体,讲了他和"90后"儿子的冲突,发出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  相似文献   

4.
内容简介:此文讲的是,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现在他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对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  相似文献   

7.
刘争男 《家教世界》2008,(Z1):76-76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赚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  相似文献   

8.
儿子非常喜欢做游戏。每天,他说得最多的话是:妈妈,我们做游戏吧,假装我是……假装你是……我却常因为忙而敷衍他,或让他自己玩。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它使我开始乐意跟儿子做游戏,并在游戏中教给儿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生活常识等。话要从儿子两岁时说起。儿...  相似文献   

9.
"可是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呢?"我迷惑不解。他肯定不是假装孤苦无助来让我为他沏茶、煮饭。高中毕业后,我离开芝加哥的家,一个人来到英国读大学。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我一边努力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边默默忍受着内心痛苦的煎熬——我的父亲刚刚去世。我不知道这种痛什么时候是尽头。一天下午,我来到集市  相似文献   

10.
我写过一篇文章:《该不该让儿子叫我老周》。儿子叫我“老周”有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一直不能完全习惯这种称呼。他在他的房间大叫老周,我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问回应他,我会装聋,等他改口叫爸爸。可他要是老不改口,我也只好将就着开始对话。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现在他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相似文献   

12.
出差回来,包里装了把沉甸甸的藏刀。刀并没有开封口,但抽出来冷光闪闪,依然吓人。我想送给儿子。每次出差回来,我都带点小玩意给儿子,但他从来没满意过。有一次我问他到底想要什么.他说想要一把藏刀。他的话让我一  相似文献   

13.
李秋红 《新疆教育》2013,(11):148-148
上海特级教师李白坚在一次讲学中讲了一个有关他儿子的故事,我印象颇深。他儿子写作文,常写错别字,语文教师找家长反映了这件事。他为了帮儿子,每次作文他都先看看作文草稿,帮改错别字。那一个学期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期末作文考下来一看,老师、儿子、自己全傻眼了,儿子的作文仍然错别字连篇,以前老爸改过的错别字照样错。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原因:没有让写作文者(儿子)有责任感。他马上改变策略,从此,只看儿子作文,提意见,决不动手帮他。一次,儿子写完作文让他改,他看完后,告诉儿子:作文中有12个错别字。儿子认真地找,还有一个错别字怎么都找不出来。儿子求父亲帮忙,父亲就是不帮,他劝儿子不要再找了,先睡觉去。儿子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折腾到晚上10点多,还没有睡觉,直到找出了那个错别字。  相似文献   

14.
爱的作业     
一天,老教授在授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相似文献   

15.
老家的邻居李大爷有5个儿子。李大爷为此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心里总是在想,凭着自己这把老骨头,怎么让儿子们生活得好呢!我父亲常常劝解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看着5个儿子健康成长,你应该快乐才是呀!”但李大爷仍然对未来充满着烦恼,日复一日地煎熬着。恢复高考后,他的几个儿子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城里工作。李大爷几十年的烦恼终于可以被快乐取代了,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大爷握着我父亲的手,说出了他终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一天也没有快乐过……”  相似文献   

16.
曾在《青年心理》杂志读过一篇文章《好猫与烂虎》,大致的意思是:有个男孩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很希望进步,也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回答:"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父亲无语,只是轻抚儿子的头。渐渐地,儿子越来越自闭,总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天,父亲发现儿子的床头铺满了一张张图画……时间在流逝,儿子的成绩依然很差,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去训斥,但父亲从来没有训斥过儿子。渐渐地,儿子反觉得奇怪,问父  相似文献   

17.
樊彩英 《师道》2005,(6):39-39
曾听人讲起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外语系,想买一只随身听送给儿子。当他来到第一家电器店时,售货员非常热情,不管是他看中哪一种款式,他都滔滔不绝地讲解它的价廉物美,那位父亲几次开口说“我儿子……”,都被售货员打断……结果,那位父亲走了,他到第二家商店买了一只价格比第一家电器店高出13元的随身听。  相似文献   

18.
盛夏光年     
《中学生天地》2014,(7):62-63
左脑风暴 一个父亲想要去承包一个农场,但手中钱不够,所以不得不求助于5个都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他不知道哪个儿子有钱,但他知道,兄弟之间彼此知道底细,且有钱的说的都是假话,没钱的才说真话。老大说:“老三说过,我的4个兄弟中,只有一个有钱。”老二说:“老五说过,我的4个兄弟中,有两个有钱。”老三说:“老四说过,我们兄弟5个都没钱。”老五说:“老三有钱,另外老大承认过他有钱。”5个儿子中谁有钱?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9.
<正>前段时间,微信圈热传"一碗鸡蛋面的故事"(其实是两碗),讲的是一位父亲通过与儿子三次分吃两碗面的事情来教育儿子。文章不长,简述如下。第一次,两碗面中的一碗上有荷包蛋,一碗没有。儿子要吃上面有蛋的那碗,但父亲说:"让我吧!孔融7岁能让梨,你都10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默默地看着儿子  相似文献   

20.
刘铁芳 《教师》2011,(1):5-9
转向民间教育智慧 我想先从一个笑话讲起。有一个扒手水平很高,他的儿子想跟他的父亲学扒手的技艺。这个父亲一直不想教。后来儿子老是要求,父亲没办法了,决定带他出去一次。有一天父亲把他带到一户人家的一个大柜子面前,很快就把柜门打开.让儿子藏进去,父亲随即把柜子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