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很有用,但既难写更难懂,写给儿童看的哲学就更不用说了。一本好的、适合孩子的"哲学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起码应该满足这几个特点吧:其一,它是哲学的,就是通过哲学式的思辨,探索自然、社会、人生中的"形而上"问题;其二,它既是儿童的,更是为了儿童的,是用符合儿童的语言和心理的话语,解决儿童内心困惑的大书;其三,它是启蒙性的,儿童哲学的启蒙重点不是要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样的道理和规律,而是在于与孩子们一起思考这些规律和道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玩应该是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的主课。在玩中,接受集体场面和自然文化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益处。正因为如此,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假期嘱语是:“好好地玩。”那么,怎么带孩子“好好地玩”呢? 一、要玩得开心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断定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的判据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其二,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无休止的哲学探索;其三,如果说“儿童可以学哲学”是一个假设,那么它就是一个越来越被证实而非证伪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中,“五个特别关注”的第二点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思路’问题”。“思路”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特别关注”?从家长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去“关注”它?这些问题在一般家教指导书中很少提及,所以,我们应该具体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儿童需要爱,这是为教育学和心理学证明了的一条科学规律。三十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母爱虽然不是儿童的唯一需要,但是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他们产生其他需要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量。人们常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和班里的孩子感情那么好?”道理很简单,因为我把爱孩子作为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郭宗莉 《上海教育》2010,(11):38-38
幼儿的发展问题,是幼儿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围绕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而展开的。应该说,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广大幼儿园教师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行动,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转换。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因为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发展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一切外在的社会要求和知识体系,离开了儿童发展的自身轨道,  相似文献   

7.
陈红 《现代教学》2005,(5):58-58
儿童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它的目的是使儿童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使儿童从日常思维转向反思性思维,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2000年,我校成立了“儿童哲学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主要探索儿童哲学在小学阶段的应用与开展儿童哲学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育家说过:“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这话说得的确很有道理。大自然充满异常丰富而新奇的现象,它会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是儿童智慧的源泉。所以科学家称大自然是孩子智力开发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台湾“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是台湾辅仁大学的杨茂秀。他从事这项工作已18年,还创立了“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儿童哲学”即是让孩子从小就能深入地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杨茂秀说,他并不强调哲学上的精确,“儿童哲学”应该有相当宽松、抽象的范畴,像法律条文那样能让法官将案例套上去诠释。他利用故事来扩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了解事物不只是黑白两面;  相似文献   

10.
遵循“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的教学理念,我校提出了“慢课堂,真教育”为核心的课堂行动研究,已经一年多。经过实践探究,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认同。我们所探求的“慢课堂”,它是依据儿童素质发展的规律和学与教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适切性教学方式和策略。它的核心目标是:唤醒儿童的学习潜能,促进儿童的学习信心,养成儿童自主的学习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张文质先生说,“好的教育一定是慢的”,“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  相似文献   

11.
“背政治”是中国学生的习惯.而“啃哲学”却是法国孩子的爱好。这一“背”一“啃”,表明学习的方法不同。然而其内容的差异。却足以说明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显不同:前者是训练有“背功”的考试机器,后者则要培养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的人才,前者走在应试教育的迷途而不返,后者则是不折不扣的素质教育。“啃哲学”就是学习哲学知识,理解哲学道理,体悟哲学真谛,实践哲学精神,提高哲学素质。中小学生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客体,因而中小学哲学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是一部古典哲学书。它以自己独特的方法 ,阐明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生于“有”而始于“无”。产生的根源是“道  相似文献   

13.
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a)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b)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马南邨《事事关心》)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两个“懂得”。字面上毫无差异,结构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动词“懂得”,后者则是两个词:动词“懂”与  相似文献   

14.
郭丽霞 《成才之路》2010,(27):28-29
绘本是一种视觉化效果的文字作品类型。图文互为补充,互相交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绘本的特质决定其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想象、推理.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象,作出种种猜想推测。也许孩子的推理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更可以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绘本阅读应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抓住阅读的指导思想;第二,掌握阅读的指导方式;第三,“擦亮眼睛”阅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14,(7):133-133
“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集体探究和讨论中找到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式转向反思性思维方式,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日常的思维转向批判性思维。我校以“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以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为发展支点,以“爱思想、爱创造、爱智慧”为培养目标,在“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打造一所培育学生智慧的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16.
陈志忠 《江苏高教》2001,(2):121-122
首先 ,我们应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它揭示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最一般规律 ;专业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局部、某一侧面 ,它揭示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课程内容和教学中 ,应该强调“重原理 ,轻概念”。第一 ,必须以基本原理为脉络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串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便于学生掌握。第二 ,“重原理轻概念”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专业课程服…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18.
升华哲理     
所谓哲理,就是哲学道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原理、普遍道理.如初一语文课本上冰心的诗句,说“成功的花儿”,当初付出了“奋斗的眼泪”和“牺牲的血雨”,就讲了一个最根本、最普遍的道理,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经过奋斗与牺牲.这道理谁都不会例外,这就是它的普遍性;说它是原理,指它是根本道理,相关的具体道理都由它派生出来,如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具体事如何处理,都要从它出发去考虑才能走向成功.生活太宽广,太复杂,哲理能为我们提纲挈领,化繁为简,指示方向,所以读着它会感觉心里亮堂.又因为它内涵丰富、深刻,所以读来会感到隽永,有“嚼头”.这些都是哲理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特别令人喜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顾名思义,“物理”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它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毫无疑问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因此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探究“物”的运用和了解“物”的道理和规律的一门“大物理”.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儿童哲学主要围绕“什么是儿童哲学”,“儿童如何学习哲学”等问题进行。国内对儿童哲学的研究倾向于将儿童哲学融入其他学科中,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其实践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献综述从儿童哲学的理解和定位、对儿童哲学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对儿童哲学研究的反思三个维度展开论述,进而找出国内儿童哲学发展的不足,以期对儿童哲学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