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多样化,不再拘泥于面对面的交流,这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相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网络欺凌行为。网络欺凌最大的受害群体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在网络中可以同时具备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2.
围殴、扒衣、扇耳光、拍裸照……近期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情节恶劣,令人震惊和气愤.一些青少年作为施暴者,毫无羞耻和怜悯心,更有甚者,还将欺负他人的视频传到网络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整个过程他们表现得非常嚣张和无所谓,这让家长和社会各方惊愕不已.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现象,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一.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界定欺凌也叫霸凌、欺负。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香港城市大学的黄成荣教授则认为,"欺凌是一种重复性的侵略行为,一般而言,这些行为都有以众欺寡或以大欺小的特征,由欺凌者向他人进行肢体上和心理上的欺压。台湾周志宏学者等人认为,"霸凌指持续、故意的以图画、文字、言语、符号或肢体动作等方式,间接或直接的对他人实施骚扰、欺负或排挤等行为,致被害人处于弱势、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网络欺凌者及负性生活压力大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等四所高校1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网络欺凌者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网络欺凌者,男生高于女生、有留守经历学生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有自杀意念倾向者网络欺凌行为、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倾向者;男生、有留守经历、网络欺凌、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无目标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研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其自杀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欺负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校园欺凌检出率较高,在欺凌类型中排在首位的是言语辱骂,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欺凌比例最高的场所;绝大多数中职生不曾主动制止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且对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老师、父母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与干预较小;中职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欺凌者在对人焦虑与过敏倾向两个因子中显著高于被欺凌者与未卷入者。应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应树立法治思维加强立法工作,学校主要聚焦在教育预防、批评惩罚和事后援助三个方面,家庭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自身应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家教信息     
据英国不久前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不胖的同龄人相比,肥胖的学龄儿童更容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研究人员对8000多名7岁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与体重正常的同学相比,肥胖孩子受欺凌的可能性要大50%左右。英国国家儿童健康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露西·格里菲思说,孩子需要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取笑或者欺凌身材不正常的人是不对的。对加拿大中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不论男女,肥胖的青少年被欺凌或欺凌别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人员认为,超重儿童在小时候被欺凌可能会导致他们长大后欺负别人。格里菲思说,肥胖孩子更易受欺负和欺负其他孩子的现…  相似文献   

7.
息事宁人的妈妈们,请注意:研究发现,欺凌者在寻找目标时,通常会锁定最脆弱的人。那些被欺负后哭着跑掉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再次被欺负的对象。儿子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小男孩,只是在人际交往中,总像个"软柿子",凡事让,凡事躲。刚开始,我认为孩子懂得谦让是好事,但是后来发现,儿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吃亏,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校园欺凌,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在校园内或周边对另外一个或几个学生实施欺负和伤害的事件,这些欺负和伤害既包括身体上的攻击,也包括心理和精神上的侵害。一、校园欺凌的特点与趋势1.日益低龄化据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的调研显示,目前,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阶段已由初高中,逐渐转向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阶段,儿童受欺负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长,从二年级的25.1%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16-2020年国家对学生欺凌实施集中整治期间,欺凌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但其危害仍不容忽视。对相关网络舆情事件的统计表明,学生欺凌现象学段集中在初中,时段集中在放学后,欺凌行为性别差异明显,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多为密接关系,欺凌诱因多为生活琐事,受欺凌者应对能力较弱,对欺凌者惩戒力度偏低。在学生欺凌防治中精准实施学校专项保护,应当做到以下五点:重视宣传教育,提高拒阻能力;抓住重点对象,防治有的放矢;留心关键细节,及时消除隐患;管控多发场所,第一时间制止;加强综合治理,发挥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欺凌会对被欺凌者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等不同层面的关注,但是在打通防治网络欺凌的“最后一公里”环节时存在明显不足,即班主任怎样防治网络欺凌。网络欺凌行为表现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的问题,欺凌者存在认知、情绪、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原因,班主任需要针对归因分析提出建立机制、引领认知、教会...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诸如《同桌的你》,《朋友》这般唱出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回忆的歌曲,但也有一些暗浮于美好下的不和谐之音,校园欺凌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早就是——校园欺凌:我该如何定义你?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在世界上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由于很多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13.
<正>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严重挑战公众底线,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校园欺凌何时休"成为整个社会的呼声!2016年上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4.
国际连线     
正法国:打击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欺凌现象在法国,小学和初中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曾受到骚扰,这些骚扰包括偷食、嘲笑侮辱、戏弄欺负殴打、勒索甚至是性暴力。且随着新通讯技术的使用,这些学生间的欺凌现象不断恶化,并延伸到了校园外。暴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影响严重,有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自杀倾向,从而导致辍学现象。面对日益凸显的网络欺凌现象,法国国民教育部长樊尚·佩永近日表示将采取相关对抗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推出电视  相似文献   

15.
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一致理论可用于考察校园欺凌嫌疑人自我辩护的心理过程及其与欺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学生对同伴的主观恶意自何而来、好孩子何以会干坏事、人们何以会选择性遗忘自己欺负同伴的往事。学生打闹之类的行为一旦造成伤害,就会引发肇事者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认知失调的压力,肇事者倾向于在内心进行与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相一致的自我辩护;自我评价高的肇事者在造成严重伤害时,其自我辩护伴随于道德推脱过程,在内心将伤害事故归咎于受害者;这种自我免罪的道德推脱又会促使肇事者以更进一步的攻击来证明其自我辩护,于是发生确实的欺凌;而欺凌引发更加严重的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欺凌者在道德推脱中加深对受欺凌者的恶意,最后陷入欺凌与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实践和研究表明,共同关切法和拆拼法可以防止欺凌者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和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多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欺负的后果以及欺负者的心态方面,与面对面欺负有很大差异。对网络欺负要从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正向"网络欺凌"说不,还学生成长一个绿色空间,不只要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遵守相关规则,不做网络欺凌的施暴者,还要让学生在受到网络欺凌时,敢于走出这个伤害。以下两位教师,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如何在学校层面预防网络欺凌的发生;当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时,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伤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更多从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欺负的后果以及欺负者的心态方面与面对面欺负有很大差异,对其干预要从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勤 《江苏教育》2023,(17):51-54
<正>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班级是在家庭以外发挥最经常性教育影响的微观系统,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预防和处理同伴欺凌事件中,班主任应精准辨识、关注重点、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严崇德 《家长》2023,(31):16-17
<正>自家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孩子被“熊孩子”缠上怎么办?孩子被抢走了玩具或抢了东西怎么办?尤其是孩子被同学打了,想替孩子讨回公道却不知如何处理,怎么办?什么是“校园欺凌”提到校园欺凌,做家长的肯定是义愤填膺,气不打一处来。毕竟,谁都不想自家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被欺凌。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欺凌”呢?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们需要厘清“校园欺凌”的法律内涵和法律界定。这样,我们才会有的放矢地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