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雷的解脱     
朱茜 《网球》2012,(10):38-43
纽约夺冠之后的那个凌晨,穆雷带着数十位亲朋好友,来到了曼哈顿的一家餐厅,他花了6,500美元让所有人尽情狂欢,但自己却只点了一杯柠檬汽水,价值6美元。在这个狂欢之夜,穆雷坚持滴酒不沾,正如同他的教练伦德尔同样选择滴酒不沾一样,只是因为他不想错过第二天早上七点钟的早茶。这师徒俩很像:他们都四次闯进大满贯决赛四次失利,他们也都是在第五次才实现梦想;他们都选择在赛后极力压制内心的情感,却在某一个时间点同时微笑;他们在一个狂欢之夜,却都选择保持清醒。穆雷说,自己是一个情绪化的球员,伦德尔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情绪的控制,伦德尔抽尽了他身体里暴躁而懦弱的因子,让他内心变得坚强。在去年,穆雷在比赛中还表现出沮丧、暴躁和喋喋不休,但现在,他勇敢、果断、冷酷,甚至在夺冠之后,他也没有像费德勒那样哭泣。穆雷是一个执着的人,在去年辞掉了克雷特加之后,他就开始了对伦德尔的追逐,起初伦德尔并不为所动,但长达的10个月的追逐之后,伦德尔终于心动了。吉梅尔斯托布曾说过,顶级选手对于教练的需求远没有一个教练对于一份工作的需求高,但穆雷是个例外。很多人都心存质疑,问伦德尔为什么需要一份工作,退役后18年间,他从未对职业网坛的任何事情感兴趣过,甚至连自己曾经的对手麦肯罗和康纳斯,他都选择避而不见。直到现在,伦德尔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自己执教穆雷的真实想法,而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只是媒体的揣测,每当有人向他求证,他只微微一笑:“不是我需要一份工作,而是安迪需要我来帮他。”去年十二月份,伦德尔终于答应了穆雷:“我征得了妻子萨曼莎的同意,但家里依然有反对派。”  相似文献   

2.
"我敢向你保证,伦德尔是一个非棒的体能训练标兵,他比我厉害多了,尽管我们之间有13岁的年龄差距。"这些话出自穆雷40岁的体能教练杰兹·格林口中。在澳网穆雷的新闻发布会开始前,杰兹·格林在发布厅做了一分钟的发言,而内容都是伦德尔写的。"我们买了一个新的训练器械,叫Versa Climber。而在去年美网的时候,杰兹和伦德尔打赌,说伦德尔在这个器械上的训练绝对比不过自己。"穆雷在为《澳大  相似文献   

3.
擂台     
《网球》2012,(9):14-14
金路 《网球》杂志编辑 对于穆雷这个级别的选手来说,某个点上的改变就能帮助他取得很大突破。伦德尔执教穆雷以来,为他在技术上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关键球和关键分的处理。相比较去年,穆雷在破发点的转换上提高了七八个百分点,而这一能力的改进会为他的比赛带来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邱友益 《网球》2013,(8):24-28
2007年底,在和著名教练吉尔伯特分手后,穆雷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六年之后,穆雷之队除带给他两个大满贯冠军之外,还帮助他完成了由"英国病人"到"英国超人"的转变。在组建现有团队之前,穆雷在2007赛季里有四个月处于伤病之中,连续错过了法网和温网的比赛。而此后的23次大满贯,穆雷仅缺席了今年法网的比赛。在温网举起挑战者杯后,穆雷说:"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大家各司其职,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我会和我的团队一直走下去,直到职业生涯的尽头。"  相似文献   

5.
观点     
《网球》2010,(3):20-20
在澳网决赛被费德勒无情横扫后,穆雷能否夺得大满贯再次成为网坛焦点话题。众多网球名宿对穆雷的大满贯冠军之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陈研 《网球天地》2012,(2):70-73
“他还在为大不列颠帝国争取夺得15万年以来第一座男单大满贯奖杯而努力……”费德勒在2010年澳网时的一句笑言如今看来颇有一语成谶的意味。当穆雷连续第二年捧着亚军的奖杯黯然神伤时,当人们对于“穆雷何时能夺得第一个大满贯”的疑问变成了“穆雷能不能夺得一座大满贯”时,苏格兰人的“杯具”看起来几成一世的魔咒。  相似文献   

7.
朱茜 《网球》2012,(10):66-74
重回世界第一的罗杰·费德勒、首夺大满贯的安迪’穆雷,五届大满贯得主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三巨头到齐了,你还等什么?  相似文献   

8.
解脱     
唐浩杰 《新体育》2012,(10):86-88
以后人们再提起“四巨头"这个称谓的时候,穆雷终于可以理直气壮。此前四次大满贯决赛都铩羽而归的他在纽约捧起首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成为1936年的弗雷德一佩里之后,76年来首位赢得此殊荣的英国球员。  相似文献   

9.
擂台     
《网球》2014,(1):9
去年年末,穆雷因伤错过了包括上海大师赛、年终总决赛在内的多项重要比赛。新赛季拉开战幕,你认为休整了几个月的他能够在澳网问鼎职业生涯第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么?YES我不会奇怪穆雷重复今年纳豆的轨迹,美网温网都拿过,忽略掉最不擅长的法网,今年穆雷应该会集中精力在澳网上了。——瓦林卡年终要加油/微博网友墨尔本并不是穆雷的福地,每次英勇地闯入决赛,却一次次在球迷的期望中捧盘而归。但还是希望他能像纳达尔那样,以新的面貌强势回归,拿下早就应该得到的澳  相似文献   

10.
刘彤 《网球》2013,(3):38-40
在美网之后,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又一次接管了大满贯的决赛。其实翻看他们在2012年的交战记录,会发现两个人的缠斗几乎贯穿了整个赛季:从墨尔本到迪拜到迈阿密,从伦敦到纽约到上海,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搏斗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Teresa 《网球》2010,(8):42-42,44
24岁、8个大满贯,两次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但这绝不是终点。纳达尔已经成功超越佩里、肯·罗斯维尔、康纳斯、伦德尔、阿加西这些8满贯传奇人物,他也正一步步向更伟大的球员不断进发,而挡在他前面的是六座高山。  相似文献   

12.
擂台     
《网球》2012,(1):15-15
穆雷在2012年能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满贯吗?  相似文献   

13.
网历     
《网球天地》2011,(12):12-13
良阿年初解除了和科斯塔的合作关系后,穆雷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教练人选,马德里公开赛期间,穆雷确认将会与达伦·卡希尔合作,不过后者并不会随穆雷在巡回赛上四_处奔波。可英国人为了实现大满贯的梦想,希望卡希尔能一起跟随,以便得到及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当乔科维奇回球下网那一霎那,全英俱乐音部暴发出长达2分钟的高分贝欢呼,穆雷没有像去年美网首夺大满贯那样尊在地上不知所以,而是扔掉拍子和帽子,振臂怒吼。但穆雷依然是穆雷,他在瞬间的狂喜后变得如之前一般内敛。  相似文献   

15.
译者前言:伊万·伦德尔,25岁,捷克斯洛伐克人.1985年他击败美国人约翰·麦肯罗,登上了世界网坛第一号职业选手的宝座.1980年,他作为主力队员为捷克斯洛伐克队夺得戴维斯杯.在大满贯系列网球大赛(法国、温布尔顿、美国、澳大利亚锦标赛)中他两次战胜麦肯罗夺得冠军.在美国精英网球赛中,他曾三次夺魁,最近一次是今年元月在纽约战胜德国人鲍里斯·贝克尔获冠军.至今伦德尔一共获得奖金9,046,688美元.现在他住在美国.最近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采访了这位世界新球王,摘要如下.贝克尔的不足与优势记者:伦德尔先生,鲍里斯·贝克尔不仅希望成为联邦德国新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想成为世界网坛一号人物.遗憾的是,您挡住了他前进的路.  相似文献   

16.
对稍稍资深一些的网球迷来说,“四巨头”一定是他们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这段回忆到今天早已烟消云散了。第一次有这个称号出现,大约是2008年的美网之后,英国小将穆雷在法拉盛一举闯入决赛,并在次年将自己的世界排名冲到第二位。2008年的男子网坛是怎样的光景呢?费德勒是这座金字塔顶尖独一无二的王者,携43座大满贯奖杯傲视群雄;纳达尔有红土这片后花园,所以他的大满贯也有5座;乔科维奇在当年的澳网收获了大满贯“处女”杯;而穆雷虽然暂时挂零,却气势如虹……这一年,乔科维奇和穆雷都只有24岁,但在四大天王之外的一众对手,却已经不放在他们的眼里了。从此,世界男子网坛开启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四巨头”模式,ATP500分以上赛事的决赛里,几乎看不见他们之外的选手。  相似文献   

17.
深泽 《网球天地》2014,(1):26-29
2013年的温布尔顿,诞生了多项“第一”的纪录:穆雷成为77年来首夺温网锦标的英国男球员,法国姑娘巴托丽职业生涯斩获首座大满贯,波兰小伙雅诺维茨成为第一位跻身大满贯单打半决赛的波兰男选手。  相似文献   

18.
观点     
《网球》2010,(4):16-16
穆雷在迪拜赛第二轮被蒂普萨勒维奇淘汰出局后,抛出“为赢得大满贯赛事而尝试新打法”的言论,此举马上招来赛事组委会和当地球迷的指责。不过,也有人对穆雷的选择表示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数说     
《网球天地》2011,(8):16-16
今年温网半决赛,是穆雷首次在草场上从纳达尔手中赢下1盘,决赛则是乔科维奇首次在大满贯赛事中击败纳达尔,当然这也是他在5盘3胜制比赛中第一次对纳达尔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2013十大猜想     
朱茜 《网球》2013,(1):16-20
31岁的费德勒还有没有大满贯的竞争力?穆雷的下一个大满贯是何时?莎拉波娃重回世界第一已开始倒计时?吴迪、张宇璇领衔的新生力量会为中国网球带来新惊喜?2013年,悬念不止,猜想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