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影响的机理阐释,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2)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关系,并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变点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个维度对于城市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共同富裕;(2)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高于中部地区及东部地区;(3)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先增后减,存在三个变点并呈现出四个不同的阶段。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当着重提高其具体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且应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于第三变点值前后的省份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减。  相似文献   

3.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转向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讨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表现、明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破解路径,成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数字基础设施多层次赋能农业农村,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潜在路径。结合城镇地区看,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数字基础设施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总体形成矛盾化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波动上升后持续下降的动态变动态势;2010年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与推动农业农村部门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等政策存在高度相关性。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破解路径集中表现为完善农业数字技术应用基础、促进数据要素加速渗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1-26
通过选取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运用泰尔指数衡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作用机制不够显著,不能体现与财政支农支出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我国应拓宽传统普惠金融渠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发挥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普惠性能有效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进而赋能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地区存在负向的空间传导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单门限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好,越有利于城乡共同富裕.应该不断加快金融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缩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发挥金融普惠优势推进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人力资本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检验农村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推动作用,且分维度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贡献度较大;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且存在异质性,中、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而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则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在降低。因此,应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教育投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新疆十四地州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两方面的数据,发现新疆14地州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其所在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相互关联性可以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来阐述,这表明新疆十四地州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式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有所争议,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之间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有显著的"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依赖性.(2)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且纬度分解中造成收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覆盖广度.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工具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增加覆盖程度.  相似文献   

9.
文本使用熵权法求得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运用中国276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切入点,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即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从拐点值看,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与高行政等级城市相比,这种U型特征在低行政等级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对城镇居民的增收效果优于农村居民,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未来,既要鼓励数字技术创新催生助农新模式,发挥数字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又要加强数字农民培育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防范数字经济发展抑制共同富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供需总量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化解农村金融供需难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机制;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2.
数字治理分析框架下,城乡融合发展遵循党组织“内核”地位、数字技术赋能、数字空间对接、数字信息共享的内在逻辑,探索出党建核心引领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宝贵经验。但要看到,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效能、数字赋能、数字鸿沟、城乡“数字”融合等问题。为此,应当持续增强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提升数字赋能城乡融合水平、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构建“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与机制四个维度切入,共同推动城乡融合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其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乡差距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在城市的优先发展更扩大了城乡"数字鸿沟",并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加快新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然而,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欠缺体系性与协调性,指导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的理论相对滞后,被动监管俘获现象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文章认为,解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衍生的新问题,需要从法律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法律监管理论的更新、监管方式的科技转型等层面重点发力,以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整、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以产业结构和社会投资水平为控制变量,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两个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小,而金融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目前安徽省的金融发展结构仍然有待改进,需要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围绕高校扩招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99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估计。本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高校扩招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显著作用,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高校扩招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还存在经济门槛效应和技术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越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据此,为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我国可以实施因地制宜的分地区高校扩招政策;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技术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多种优势,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以及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门槛较高,将一些迫切需要教育但素质较低的人排斥在外,因而会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本文以北京市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对上述争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避开受众素质水平对参与程度的制约,使农村信息化惠及更多农民,从而成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对提升居民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调研发现,数字化普惠金融创新对湖南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以“场景化”市场架构推动消费升级,以“多层次”机构体系壮大消费动力,以“精细化”客群管理实现消费精选,以“普惠性”金融发展提升消费信心。湖南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市场引导,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系构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数据管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量规模。  相似文献   

19.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也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控制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使用中国982家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2014—2016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资产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资产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响应也不同,具体表现在:小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提高而提高;大中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提高而降低,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大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数字化程度,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数字普惠金融不同发...  相似文献   

20.
相对贫困视阈下,要更加注重农民持续增收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管实践表明农村电商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农村电商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争议较大。基于“动态特征—增收途径—增收效应—增收结果”的完整逻辑链条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利用全国288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并验证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农村电商能够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同时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主要通过路径A“农村电商→交易效率→创新赋能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及路径B“农村电商→生产组织效率→经济增长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两条中介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提出从政府调节、经济增长、边界拓展、人才培养与赋能等维度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