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诗人齐翀一生羁旅漂泊,少年离家游学游玩,青年远赴山西授业游览,中晚年在广东各地服官。他几度进京入觐,羁旅行役是其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他在漂寓生涯中,主要扮演了三种客寓角色:一是对客寓地疏离与对时间敏感的倦客,二是爱好山水与自觉纪异的游客,三是反客为主的地方官。客寓意识作为理解齐翀精神心态和理想抱负的浮标,其变化纾解所折射出来的是儒士以道自命的使命感。他将独自羁旅的无助与寂寞、对温馨的人伦情味和温暖舒适的家园的渴望,都化作追求民胞物与崇高人格境界的不竭精神动力,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思家与恋阙的融合为一、个人价值系于国家命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乾嘉间著名广西壮族诗人黎建三,一生坎坷漂泊,颇不得志,著有《素轩诗集》六卷,存诗五百余首。综观黎建三诗,无论反映现实和民瘼之作,还是行旅、山水、亲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大多内含悲情,风格沉郁,读来令人内心凄怆。黎诗的悲情,既与其生平遭际以及当时社会现实有关,又与其诗学观念及时代诗歌潮流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役诗作品总共不过七首,却是研究陶渊明生平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这些诗作写于他仕宦期间,是描写他仕宦时期状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主题倾向:慨叹行役的悲苦,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古今作品中的行役时期的作品,大多着力于表达行役的艰苦。对于陶渊明来说,这个时期陶渊明最大的矛盾是仕与隐的矛盾。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行役诗作品中可以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的。它的形成是受到了时代和社会、部落情感以及作者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诗经》行役诗的哀怨情感构成了西方美学中悲剧论的审美范畴,它展现了行役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在不幸之中的抗争,从而激活了人们逝去的热情,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享受到了生命的力感。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写下了一些感人身心的“行役诗”。这些诗记录了陶渊明在羁旅行役中的艰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及仕宦生活给他的思想和精神所带来的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6.
面对山水蒂物,游历中的行者由于境遇的不同,对山水的体验也不同,闲逸的游览、行役中的山水喟叹、独坐林中的体悟都呈现出多种山水情态。南朝刘宋的鲍照的山水之作多是感发于仕宦行旅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之景也映射出了其作为行役者面对山水的独特姿态与心境.  相似文献   

7.
粤西士人值得称贤的为官品行,其一为律己之廉,贫穷地区的为官生活,既艰苦,但更要廉洁。其二为莅政之公,治理边疆注重“功化”。其三为恤民之仁,作官就是为民。其四为体国之忠,为国尽忠时刻张扬忠鲠性格。正因为秉承如此精神理想处世行事,他们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与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步入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论中古送别诗写实成分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送别诗歌标题逐渐抽象 ,叙事要素的逐渐模糊 ,景物描写的逐渐增多 ,想象时空的拓展 ,反映出中古送别诗歌写实成分的弱化 ,反映了中古诗人从再现向表现 ,从写实向表情创作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写实小说注重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常尾随人物行踪按时间先后构成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又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1.
<粤西诗载>中的唐代诗歌,记录了唐人对广西情感印象的演进轨迹:初唐的厌恶、盛唐的既欣赏又感伤、中唐的适应、晚唐的留恋.这个变化表明了从初唐到晚唐,唐人对广西的好感是与时俱进的.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广西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社会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并在晚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尤其显现在桂、邕、容三管的重镇区域.  相似文献   

12.
张香玉 《文教资料》2012,(13):90-91
作为我国文化宝贵遗产的中国古建筑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首先分析场景设计在动画中的作用,在写实风格场景外景建筑设计的原则基础上,寻找单体古建筑设计中的屋檐、门、台基等的设计方法,最后完成空间院落群体建筑的布局,窥探写实动画场景中古建筑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汝鐩为宋代宗室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当时就颇有影响,现代学者也多给予好评。赵汝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艺术上是"诗兼众体,风格豪放";内容上则视野开阔,题材丰富。他的诗歌成就的内容,大致有五个方面:抒发报国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离乱女性、批判昏庸君主以及大量的抒发性情的写景纪行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三行诗”微写作立足于七年级新诗教学基础,意在填补八年级新诗教学的“断档”,开启九年级新诗教学的序幕,维持了新诗教学的连贯性。“三行诗”微写作以学生的自我表达需要带动阅读需要,传授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展现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使新诗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池莉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城市普通市民生活的世俗情怀有着深刻感悟的新写实小说家。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就是用一种纯洁生活的态度再现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加厚一天之内的生活琐事。文章在叙事方式上、肖像和环境的描写上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诸方面都采用了"还原生活"的写实创作手法,将实实在在的生活轨迹艺术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一种率直的"真"和自然的"实"融会在里边。  相似文献   

16.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相似文献   

17.
【导语】古之人,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或征戍服役,常常漂泊异地,客居他乡,奔波路途。"羁旅行役",就成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这类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归隐田园的向往。这类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的特点。感时生情是指时代社会的环境总会在人们的心底投下或浓或淡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回族诗人马瑞麟,在40年代因出版诗集《河》、《父亲和他的黑布袄》而成名。早期诗作有对苦难现实的真切描绘,对黑暗社会的尖锐批判,因而诗歌具有真实而强烈的历史感,诗风呈现出素朴、清新的写实风格。建国之后,他的诗歌一度出现较多的盲目又真诚的趋时应景之作。进入新时期以来,他的诗歌风格又有新变化,具有浪漫的抒情美、隽永的哲理美、玲珑的精致美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宋初诗坛的“白体诗”创作蔚为风尚。诗人们主要继承了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和轻松休闲的闲适诗,以吟咏性情见长,语言浅近率意,不事雕琢。形成“白体诗”这种风格的原因,除了宋初统治者建立的文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实施的“三教并立”政策和其自身的喜好外,也与宋初文人士大夫们形成的安时顺命的人生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写实”文学是新时期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条件下现实主义的变体 ,正是因为它抛弃了支配文坛数十年的伪现实主义法则 ,从根本上真正恢复、并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所以才获得了在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获得了继续发展、完善的坚实基础。“新写实”之所以“新” ,是因为其在具体叙事上 ,表现出了冷峻、客观、不介入的“零度风格” ,论及这一点时 ,本文主要参考了罗兰·巴尔特的“零度写作”概念及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