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严格地说,我国语文教育现代化,自“五四”运动始。 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至 1921年杜威来华讲学, 1922年“ 6— 3— 3”新学制颁行, 1923年各科课程标准纲要的制订,以及在此前后围绕课程标准的讨论,启动了我国语文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借鉴这段历史,挖掘、开发其理论资源,对于认识现状,把握改革方向,是大有裨益的。 1920年 1月,当时的教育部通令各国民小学校,教科书一律用语体文编写;中学校各科教科书,也逐渐用语体文改编。其中,语文教科书成为实施“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基本阵地。由此引发出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2.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使用教科书的主体,教科书的编制必须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反馈信息,是修订完善教科书的重要依据.基于对中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化学教科书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范例”与“权威”的统一;角色定位上应是“学本”与“教本”的融合,教科书编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同时需考虑考试评价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做为教科书编制的出发点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初中语文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确凿”一词“凿”的注音,无论旧教科书,还是新教科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均存在注音错误的毛病。“凿”是多音多义字,一种读音读“záo”,作“凿子”讲,是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词性为名词;作“打孔”、“挖掘”  相似文献   

4.
董凤桂 《天津教育》2014,(15):75-77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一至六年级,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依托,挖掘教科书的有效资源,遵循阅读和习作的规律,拓宽学生读写实践空间,建构读写结合的平台,形成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课题组教师以教科书为本,挖掘其中的读写元素,以扩大学生的读写空间,从而构建了“一本四平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一本”指教科书,本研究专指人教社1-6年级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另一面”,是指曾发生过的、但教科书没有涉及、被忽略、不受关注的一面。随着考古发现、档案解密、文献资料挖掘的成果不断出现,历史学研究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而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则呈现一种相对的“静态”,导致教科书上历史知识的相对滞后,教科书上的“历史”与发生过的历史之间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学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语文要素落实过程中需要分析、梳理思维能力的类型和教学脉络,挖掘统编教科书思维训练点,找到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因此,教师要遵循年段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深研统编教科书,挖掘思维训练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用比较的思维解读统编教科书,精准发掘“比较与分类”思维价值点;巧妙开发“比较与分类”思维问题链,发展比较与分类思维能力;积累表象促联结,多种方法促图像化,语言实践促图文转换,来提高联想与想象思维能力;在人物形象分析、重点信息提取、整合阅读中培养抽象与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理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解释”[1]11。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通过简化历史知识,重在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刻意追求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相似历史概念互扰、历史事件断裂、历史结论突兀等现象。所以,历史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其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理解书本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内容”[2]254。这就需要教师“揭示”教科书隐藏的内容,剖析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利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推进教育数字化”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纲领和方向。毋庸置疑,数字教科书开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一环。研究表明,在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由于对“技术”介入和“教材”属性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而带来的数字教科书问题十分凸显。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二者的定位,厘清二者的关系。概而言之,“技术”与“教材”已成为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必须面对和亟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让学生找到写作“源头”,那么就能达到“文有源头意不竭”。学生作文内容方向的“源头”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徐蓝教授曾说:“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鲜明、切实地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全方位贯穿、落实到教科书的编写中。”因此,从编写体例、专题设计、历史叙述、功能性栏目设计等角度深入挖掘教科书内容是一线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现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为例,窥探如何在孝文帝改革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方向与路线”(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0页)是继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第二次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准确辨认八个方向;理解方向与距离相结合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某地的位置。同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近代农民起义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与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有很大不同。文章对民国时期“国定教科书”[主要是《初级中学历史(第四册)》]中有关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进行了深度探讨,挖掘其时代价值与历史局限性,以丰富读者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认识,并为教科书的编写和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和课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基于教科书的宏观研究和基于教科书文本的微观研究,具体包括教科书编写、设计、使用、评价等制度层面的研究及教科书制度的比较研究:教科书文本话语、文本呈现人物形象及插图研究等。在此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出现阶段对微观方面、冷门学科教科书的研究缺乏.侧重理论研究,关注教科书的“用”和“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怕教怕写、成效不彰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着力于习作内容的三个创新点。价值取向方面,强化交际功能;文章体式上,强化真实写作;知识呈现上,强化导学功能,力求从教材源头上破解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疾。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的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质量的教科书可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体现社会主义教科书的“强精神塑造性”,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教科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恰当处理教科书各属性之间的关系;凸显教科书的教学论立场;进一步追求教科书的适切性;正确对待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实现教科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党对教科书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教科书管理的顶层设计体系;完善教科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教科书治理水平;健全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使用评价体系,用评价意见反哺教科书发展;重视教科书的学科建设,用“教科书学”回应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隗鹏 《山东教育》2009,(1):F0002-F0002,F0003
有“齐鲁小教一枝花”美誉的沂源县实验小学,坐落于滔滔800里沂河的源头,巍巍沂蒙山腹地。学校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引领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灿烂的阳光,激情拥抱大自然;努力以爱家乡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让家乡成为学生百读不厌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明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性质,对比解读新旧课标相关内容以知晓教学方向,梳理探究其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及统编教科书中相关序列以寻求教学路径。从而提出“用好教科书,实施有效教学”的三点具体教学建议:尊重教科书编排体例,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凸显审美创造旨趣;强化表现性评价,建立教学评良性互动机制。具体教学中要注意谨防两种倾向以及关注定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重要学习材料.结合图尔敏论证模型,以五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挖掘教科书内隐的论证结构,考查其对学生知识理解与论证能力培养的效果,从比较结果出发重构论证,为教科书改编与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19年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的表层系统反映出教科书的编撰者在组织教材内容时,始终秉持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传播。地理教科书中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呈现也存在过度集中和二元化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播可持续发展目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置情景综合呈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重视“问题研究”栏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7):F0003-F0003
《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研究》一书,作者魏薇博士,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全书共计26万字。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官话指南》、《实用日清会话》和《清语正规》的编纂体例和内容特点”;第三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词汇选择特点”;第四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中基本词选择的变化”;第五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选择意识的变化”;第六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与清末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