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徽州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程氏三宅体现了徽州民居较高的建筑技艺。从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了程氏三宅在建筑布局与建筑性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装饰、彩绘、楹联匾额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同时对程氏三宅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对徽州古民居保护及现代徽派建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孝歌有悠久的历史,汉水上游的孝歌受荆楚文化影响而产生。汉水上游的孝歌,在丧葬仪礼中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孝歌的仪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在孝歌演唱的过程中,个体的情感得到了渲泄,满足了社会的文化心理需求,实现了丧葬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从文化学的视野出发,站在区域文化的角度,汉水上游教育发展要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区域人才为目标,利用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并建立相应的为教育服务的支持系统,以达到整个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献记载所见汉水上游龙舟竞渡的历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笔者所见传世文献来看,最早记载汉水上游即陕南龙舟竞渡的为南宋祝穆著、祝洙增订的《方舆胜览》。所记北宋洋州境内西溪“踏石”风俗就是端午龙舟竞渡风俗。从清代前期之后,陕南龙舟竞渡的地域主要在兴安一带。民国时期汉水上游龙舟竞渡风俗已在安康地区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6.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属典型北亚热带湿地类型,由于其特殊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动植物种类丰富,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的场所,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介绍了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功能,并且提出保护汉水上游湿地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过渡地理位置,山区地理环境、政权统治需要等使陕南羌族宗教信仰融合了原始拜物教、道教、佛教、儒教等与自己民族宗教有关的成分,形成非典型性羌族宗教信仰特征,其主要的表现是神灵谱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发展区域职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西部欠发达的汉水上游地区,逐步形成了汉江沿岸城镇带,而现有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整体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缺乏规划和特色、基础设施和配备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广义梯度理论对当地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从根据地域特点进行职业教育的梯级布局、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进行专业设置的梯级推移、健全梯级开发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梯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汉水上游区域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时期遗存积淀着丰厚的中国书画艺术资源,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构建陕西“西部文化强省”的战略布局中,这些艺术资源完全可以转化为区域经济文化增长的活力。文中理性分析了本区域各时期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状况,并对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画名家和创作精品及区域内人文化了的独特山水景观作了重点归类与简介。  相似文献   

10.
汉水上游地区教育病理与教育的变革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汉水上游教育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对教育问题和症状有一个科学的诊断,因而有必要引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是现代教育“不健康”、“不正常”的产物。教育病理的概念及教育病理与社会病理的体系构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代表人物是大桥薰和新堀通也。大桥薰认为,“教育病理,简言之,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deviance)失调(dysmnction or mamnction)状态’。”  相似文献   

11.
汉水上游流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和典型的经济边缘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该区域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依据汉水上游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现实背景和环境条件,指出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在宏观上继续改善交通条件,弱化边缘地区位;在中观上,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新的增长极;在微观上,加强区域联动,化单个劣势为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正是借助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汉水上游地域仍属西部贫困地区,当然,汉王、汉朝、汉民族也曾使这一地区灿烂辉煌过,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人为资源形态,所以汉水上游教育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承认现实,改变观念,真正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汉水上游地区处于秦巴山区,是我国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如何通过发展教育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这一区域带有全局性的大问题。为此,本刊特约请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陕南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01-JK001-2)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组笔谈,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笔者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实证考察、测绘、访谈等工作,探析培田古民居在环境艺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创作手法与特征.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既有历代相承之处,又显时代鲜明个性;既有民族性,又实现池域性.对中国现代的建筑如何体现其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汉水女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水女神神话故事,当产生于周昭王南巡溺死汉水之后。据《拾遗记》,二神女为周昭王二侍女所化。东周时期《周南·汉广》诗,首引以为喻。其后,汉水游女、交甫解佩、游女弄珠成为典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征引,近三千年来,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水悠悠     
早晨,我正要去图书馆查找一个重要资料,友人突然叫住我,凑近我的耳朵极紧张地告诉我汉江镇轮船站站长之妻李静失踪了!我惊讶得像是头顶上打了个炸雷,双腿蓦地抖了两下。愣了一阵,我倏地回宿会给妻写了留言,即乘车去汉江镇。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圆形装饰纹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建筑中有众多的圆形装饰纹样,通过实例分析圆形纹样的含义,阐述了武夷山先民的“天圆地方”观念、“太阳崇拜”情愫以及“和谐圆融”情结。  相似文献   

18.
"墓葬"源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主要是出于对逝者与灵魂的敬畏。冀中地区在唐代属于河北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且人口较为稠密,发掘的墓葬十分丰富。墓葬形制是一个古墓最直观的反映,且具有等级之分,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后,会选择不同等级的墓葬形制,因而墓葬形制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初唐到晚唐,墓葬形制多样化,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对研究冀中地区的墓葬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水文化源远流长、富有和谐特色,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卓越。研究汉水文化必然要和学科建设相联系,需要应用同时也将丰富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汉水文化学科建设要走多元一体的汉水文化特色学科群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0.
汉水民歌既有巴蜀之强悍雄浑,又有荆楚之柔美清丽;既有关中的质朴通达,又有江南的洒脱灵秀;既有南北过渡色彩的多样性,又有强劲的渗透力。它非常讲究艺术构思,入题快,联想丰富,中间大起大落,收束简洁明快,余味无穷。在表现技巧上善于将比兴、比喻、夸张、双关、对仗、重叠、倒特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