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量中重要的企业群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资金规模小、R&D水平低下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桎梏。以2016-2020年中小板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债务结构、R&D与企业成长性的耦合机制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商业信用筹资率负向影响公司成长性,而流动借款率与企业成长性不相关,企业R&D增强了商业信用筹资率与企业成长性的负向关系,但在资产负债率、流动借款率与企业成长性之间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 DEA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4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2000—201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不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导致这种差异化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各不相同:技术创新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贡献率最高;区域性商业银行则更多地受益于自身的效率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效率改善上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增长率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增加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并改善经营效率,借助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了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整体上呈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推进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推进,效率驱动作用较小;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时序和行业差异,且资本密集型行业R&D创新TFP整体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的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强调自主研发创新的技术减排固然重要,但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背景下,通过绿色技术转移(GTT)纠偏R&D要素配置扭曲以实现效率减排,可能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资源错配理论,剖析并检验R&D要素配置扭曲对碳排放的影响及GTT的纠偏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的R&D人员与资金均存在配置扭曲现象,且人员错配程度高于资金;(2)R&D要素配置扭曲显著加剧了碳排放,资金错配的碳排放影响更大;(3)GTT对R&D要素配置扭曲所致的碳排放,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与纠偏作用;(4)GTT “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水平,都可影响R&D要素配置扭曲与碳排放间的非线性门槛效应,目前长三角已可通过GTT数量增加的纠偏路径实现碳减排,而在质量提升方面的纠偏效能仅能对碳减排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因此盘活存量技术、促进城际GTT的“增量提质”,充分发挥其对R&D要素配置的纠偏效能,是突破资源约束,提高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务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祁特  陈良华  王惠庆 《预测》2020,(5):16-22
本文利用深交所、上交所、巨潮资讯网等官方网站披露的21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2010~2017年面板数据,以企业R&D支出和技术水平为中介调节变量,定量分析政府R&D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新能源汽车企业R&D补贴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且对新能源汽车企业R&D支出有显著"挤入"效应,企业R&D支出部分中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技术水平显著调节企业R&D支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政府R&D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企业R&D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为评价现行政府R&D支持政策绩效、调整完善政府R&D补贴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技术效率在本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DEA方法测度了2001-2005年环渤海七省区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效率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认为,优化产业布局,改进投入要素比例,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追赶,加强合作,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可以促进环渤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终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多数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率高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色增长视角创新研发方向的约束,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纳入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绩效评估框架中,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相对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偏低,均值为0.553;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3.6%,由研发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等因素所致;将研发效率与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按竞争力强弱和进步节奏快慢将30个省级区域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产学研R&D协同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10-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DEAP2.1中的Malmquist-dea模型测算江西省产学研R&D协同创新绩效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综合生产效率水平逐步提升,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提出促进江西省技术进步及提升产学研R&D协同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引进与R&D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借助CES生产函数,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数据,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引进和R&D投入虽然大大增加了我国技术知识存量,但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引进和R&D投入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表现出重引进,轻研发。我国急需要加大R&D投入,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循序结构突变检验、变结构协整模型、Cusum平方检验和Theil不等式系数分析出我国区域能源价格和碳排放强度的结构突变点,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拟合能力更强。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能源价格通过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能源效率间接作用于碳排放强度。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呈正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各区域的经济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能源效率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潘毛毛  赵玉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71-2182
互联网融合正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在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融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本要素配置实现的;互联网融合与人力资本结构存在互补效应,高技能人才占比增加强化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内部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在市场层面的融合程度低、质量差和高技能人才占比低、增速慢是当前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证据,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5,(6):105-109
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排放效率在2000~2007年间不断升高,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降;我国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2006—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度,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效率有效的省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不够均衡;研发效率的提高逐渐依赖于研发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效率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非国有企业更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企业绩效与研发效率呈现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对稳固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完善,越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从两个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直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资金,通过增加研发投入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制度环境好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其企业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可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以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收敛性特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7—2011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TFP增长率高于2002—2006年,技术进步是其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19.
许大英  范勇 《情报探索》2023,(10):129-134
[目的/意义]研究政府R&D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对优化政府R&D补贴政策,厘清R&D补贴如何通过创新影响企业持续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政府R&D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国内文献为研究对象,阐述现有国内文献分析政府R&D补贴发展逻辑,政府R&D补贴的前因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鉴于政府R&D补贴与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建议政府调整和优化R&D补贴在企业中的分配结构,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根据企业所处地域、行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设计R&D补贴政策,完善R&D补贴的决策机制和资金使用评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0.
朱智洺  张伟 《资源科学》2015,37(12):2341-2349
为研究碳排放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以2000-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规制有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规制条件越严格效果越明显;强碳排放规制下,技术效率得到了促进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的促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而弱碳排放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相反。因此,碳排放规制强度的选择应综合考量当下的技术条件和不同行业效率特征,环境技术效率较低的工业行业更适合于严格的碳排放规制条件。这为碳排放规制政策运用到工业行业减排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