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有效介入的缺失,导致家长期望目标失效;农村家庭育子目标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品行失范;农村家庭教养角色的错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问题,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加强父母双方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留守儿童家长获得更多的科学育子知识、育子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大城市发展,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不断提升。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较大问题,如敌对、抑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针对该种情况,一定要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对儿童造成长久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效纠正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使其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农村普通中学的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①单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朋友和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双亲外出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别;②对于单亲外出儿童来说,初一男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女生,初二女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初一儿童的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儿童。③对于双亲外出儿童来说,女生的家庭和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的儿童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一。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视角,分析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类型及其监护的效度以及家庭监护缺失的危害,有助于提升家庭监护意识,确保家庭监护职责切实得到贯彻和落实,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合力,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包爱业 《青海教育》2011,(11):49-49
由于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农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使得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造成了大批留守儿童产生。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通常存在学习差、性格孤僻、  相似文献   

6.
李永东 《学周刊C版》2019,(5):190-191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就是有效提高家长教育意识,有效处理好外地务工与子女教育的矛盾,因此可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入手,旨在找出其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农村初中中学抽取6个班,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它与一些相关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单方出去由母亲在家抚养和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而没有固定带养人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经常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与之联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因此建议最好是父亲单方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如父母必须都出去打工,一定要为孩子找好可靠的有能力的带养人,并注意经常与孩子沟通和联系.  相似文献   

9.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于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家庭功能弱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受到家庭的教育、情感、保护功能等因素弱化的影响,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都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从2009年5月开始,带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对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内社会资本困境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社会资本困境的有效教育干预需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各方力量的作用,遵循常态干预与特殊干预相结合、普遍干预与重点干预相结合、日常干预与专业干预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汪义贵 《江苏教育》2022,(71):37-41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三类,农村家庭资本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作为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与家庭间的合作,指导家长努力扩大经济资本,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物质基础;主动提升文化资本,积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文化底蕴;不断优化社会资本,筑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教育》2009,(10):16-19
歙县山多地少,随着沿海城市改革浪潮不断涌起.埋藏在我县广大村民心中的徽商精神被唤醒,他们不再满足于居住群山之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而像前辈一样纷纷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在徽商鼎盛时是“苦命生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现在与前辈不同的是不再“丢子女”,而是“丢自己”。把儿女留守在家中由祖辈照看。  相似文献   

16.
王红娜 《考试周刊》2009,(28):231-232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4~16岁)。所谓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同样存在隔代教养的现象,但由于我国农村高龄人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结构处于事实上的不完整状态,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村隔代教养家庭留守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文章采用质化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农村隔代教养家庭留守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隔代教养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意识淡薄,内容单一,环境具有随机性,目的具有功利性。农村隔代教养家庭留守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可以通过创建家长学校、引导幼儿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以及完善农村书屋和租赁玩具等策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流动劳动力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河南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与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做到农民工子女与城镇职工子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一个留守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往往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