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骈文不属于韵文,"马蹄韵"虽以"韵"相称,却并不是用于韵而是用于平仄的一种声律规则.因为骈文的篇幅远远长于对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不可能都要有规律可循,所以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只包含句脚规则,并不包括句中规则,即对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尽管魏晋时期的文人已开始追求声韵美,但他们并没有在骈文创作中尝试使用马蹄韵.刘宋时期,范晔、谢庄通习音乐,精于声律,尤其是范晔骈文中对句句脚平仄相对的例子已经很多,但在对句句脚使用马蹄韵的地方,只有零星几处,很可能只是无意的巧合.永明文人在骈文创作中仍未自觉地使用马蹄韵,即使是那些篇幅较短的文章也未能全篇音调马蹄.在梁代前期,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音调马蹄的骈文,但只是极少数,且集中于体制短小、形式精美的谢物小启.到了徐陵、庾信,多种文体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使用马蹄韵的骈文.徐、庾二人的骈文多能遵守马蹄韵,但并不拘泥,视文意之需要而常稍作变通.至于一联之中的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则相对不如马蹄韵那样严格.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截然分开,中唐以后才分为两体,然其实则一,古文重“实”,骈文重“雅”;还对清代代表性的骈文家,如陈维崧、汪中、洪亮吉等加以点评。与理论上推崇晋宋体骈文不同,他整体上反感六朝的道衰文弊,转而学习博大昌明、典雅富丽的宋四六与盛唐张说、苏颋的庙堂骈体。他的骈文与政治、仕途关系紧密。体国经野,润色鸿业,表彰忠义,宣扬教化为其骈文的主要内容;淹贯经史,用事雅切,对偶工整,文气流畅为其骈文的突出特征。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李鸿章、冯子材等重要人物都体现在其骈文书写中。同时,他通过创办书院,培养学生的辞章(包括骈文才能),为晚清骈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代骈文复兴,骈文选本的编纂也呈现出超越往代的兴盛态势.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鼎盛期是在乾隆至道光间,到了清代后期,骈文创作渐有衰弱气象,但选本编纂却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清代后期骈文选本紧承清代中叶,无论是选本内容、体例,还是编纂旨趣,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承续关系.不过,这种承续也伴随着一些延展和拓新,针对嘉道骈文选本的续编...  相似文献   

5.
刘孝标的骈文史书讲其“文藻秀出”,从他的骈文创作来看,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警策语抒发作者平和或者恬淡的心情;二是以警策语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三以警策语抒发作者积极乐观的情志。  相似文献   

6.
对骈文在六朝的抒情问题作一总体的描述,对传统所说的骈文抒情性差的问题作一反思,指出六朝骈文在情感抒发的发展中有一个从叙事抒情到代人抒情,再到以景抒情,最后发展到典故抒情的完美运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程式化过程.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骈文更多的是注重文章的形式完美.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为乾嘉时期骈文批评的代表.其主要内容有:点评历代骈文代表作家作品,特别是宋四六,标举典雅流丽为其主要风格;对宋四六话和元明骈文选本进行理论的剖析和得失归纳,从中追溯骈文发展史和归纳骈文形式特征;从骈散同源的角度,推崇骈文的文体地位.不仅揭示了骈文自足性和兼容性的文体特征,还显示了迥异文以载道的文艺观.这不仅是乾隆时期汉学家崇尚实学,多擅长骈文的结果,更是四库馆臣对历代骈文批评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8.
李详为著名骈文家、骈文学家、国学大师,一生著述繁夥,成就卓著,尤其是在骈文创作及研究方面的建树,堪称泽惠学林.其骈文思想立论精深,内蕴丰富,涵盖骈文创作与骈文理论批评的诸多问题.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师法汪中骈文;推崇自然高妙、疏朗俊逸的魏晋文与以《后汉书》为代表的南北朝诸史书中的文章;高度赞赏任昉、沈约骈文的骈散交融...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骈文理论对清代学者孙梅的《四六丛话》影响很深。本文从骈文的产生和形成问题、骈文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拘奇偶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心雕龙》与《四六丛话》骈文理论之间的关系,发现孙梅在骈文的产生、发展、对偶的类型、典源、情文关系、骈散融合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文心雕龙》骈文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骈文应与诗、词、古文、传奇、变文一样,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唐代骈文比六朝骈文有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之六朝骈文,唐代骈文词采力避华丽,趋于朴实,用典使事约简;二是唐代骈文不再受役于文辞、形式而加深了抒情性与思想性。其次,唐代骈文丰富了人们认为是其对立面的众多唐代古文的表现艺术。再其次,唐代骈文本身创造了众多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堪称优秀的作品,具有不可抹杀的实绩。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四六选本较多.从<听嘤堂四六新书>、<四六初徵>到<四六纂组>,构成了清初四六选本的发展轨迹.即形式上由各体四六文的辑录到部分四六文体的选录,最后到四六联句和段落的选择;内容上在古文骈文的对立中为骈文争取地位,强调骈文必须有用于世,并探讨骈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明清是中国骈文发展的重要阶段.晚明四六表启和摹拟六朝骈体文学的风气流行,预示着应用性、审美性骈文的双双崛起.清代骈文复兴,正是在晚明骈文崛起基础上的顺势发展.然而,明清骈文研究整体上偏弱,文献的系统整理尚未开始,作家作品研究尚待拓展,文本审美研究有待提高,理论与批评建构亟待加强,骈文与政治、科举、地域等的关系研究尚待深...  相似文献   

13.
阎镇珩作为晚清湖湘骈文作家,其骈文大多以“知遇”与“不遇”为主题,肯定“知遇”之人,同情“不遇”之人;用典平易、文风质朴、文辞美丽,有“古艳”之风。这与易顺鼎的“绮艳”式骈文有所不同。此外,阎镇珩为文采用“汉魏体”或“晋宋体”,有疏宕爽朗之气。这不同于王闿运骈文的“弘润”和“标致”,而是有自然充沛之气韵,以“意度”取胜。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其骈文都丰富了晚清湖湘骈文内容,深化了晚清湖湘骈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皮锡瑞不仅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还是成就较高的骈文家。与大部分清代骈文名家并没有整理自己的骈文集不同,他生前两次编辑、刊刻了自己的骈文集;且几乎所有文章都用骈体来说经、论史、评文等,自由地说理、抒情与言志。这些骈文多对偶工整但不呆板,讲究隶事与声律但又不受束缚;内容充实,情感浓郁,具有强烈的以古鉴今,经世致用倾向。在晚清白话文学兴盛的背景下,皮锡瑞以骈文作为他说经、论史、议政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师培认为"文"是具有对偶、有韵、沉思等特征的文体,以骈文为"文类之正宗".本着为骈文张目之目的,刘师培提出了"六经皆文"的观点,这与晚清民初以来的重释经典之风潮及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刘师培"六经皆文"说从对偶、有韵、藻饰等"文"的属性界定六经之特质,与传统"文本六经""据经立义"时取法道德宗教意义不同,具有一定的文章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与创作界对骈文的逐渐重视,奠定了骈文与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由于骈文与古文都是文言文,许多人也意识到两者不乏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因此在创作中融通骈散的主张应运而生.持此主张的批评家因心中不存骈散相争的芥蒂,便能在比较开阔的视野内看待骈文,所以对其体制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的批评观点又能前后相承,且随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演进.所以至清末朱一新终于提出一套沟通骈散的较完整的骈文批评理论,它涉及骈文史、骈文特征、骈文创作等方面,对后人都有直接影响.本文不仅关注朱一新的理论建树,也追溯了前人为它所作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受文以载道、骈文失语传统和清初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发展处于低潮。其中,康熙时期的骈文理论代表了清代前期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反驳古文家对骈文浮华淫靡、内容空洞的批评,张扬骈文有助于实用、具有与古文并列的文体地位;对陈维崧、吴绮和章藻功等代表作家加以评价,具有迥异于前代的理论自觉意识;继承、发展晚明重应酬性四六交际功能,编辑四六选本,揭橥骈文创作特色和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理论自立意识。这些为乾嘉骈文复兴和理论创新做了较为充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骈文的名称演变过程反映了人们对骈文的认识过程。骈文最初的名称应是连珠。之后逐渐有今文、今体、四六、骈体、俪体、骈俪诸称。从内涵来看,骈文是从修辞学角度划分出的散文分类概念,骈文就是由对偶文辞组成的文章。这种对偶应包括字数、意义、词性、结构四个方面内容。从外延来看,骈赋无疑应归属于骈文的范畴。骈文与韵文、文学等概念是交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一客观评价,认为语言的骈化与作品内容的贫乏无必然联系,优秀骈文显示了方块汉字文学的美质美蕴,骈文对文学自觉的彻底实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朝骈文对唐以后的中国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形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