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古秘史》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学和军事学遗产,同时还是一部光辉的教育史诗。本文对《蒙古秘史》中所体现的育人思想作了概括、归纳和研究,并指出了这些育人思想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于以后蒙古族教育思想的发展乃至蒙古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蒙古秘史》旁译中出现的“鹚老鸟”一词的对应词toqura’un及汉语方言土语材料的分析,认为“鹚老鸟”所指的鸟,不是鸬鹚或秃鸟,而是鹤,更准确地说是灰鹤或蓑羽鹤。进而对“鹚老鸟”的词源进行了探索,认为内蒙古东西部汉语方言中的“鹚老鸟”借自阿尔泰语系语言,确切地说是来自蒙古语的tooruu。  相似文献   

3.
4.
《蒙古秘史》等材料展示了早期蒙古社会两种典型的臣服仪式,一为臣仆向可汗或大汗的臣服,一为弱者向强者的臣服。尽管都有誓言、礼物(贡物)等要素,但后一种臣服仪式多通过建立拟血缘关系强化二者的联系。拟血缘关系下的臣服存在强弱易位后的君臣翻转及财富的合理侵占,这是义父子、义兄弟兵戎相见却不主动解除关系的重要原因。安答、那可儿、答剌罕等原本具有平等和自由性质的称谓在后世的书写中日趋臣仆化,展现了《秘史》作者突显君权、重塑历史的意图,最终目的是赋予黄金家族统治草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蒙古秘史》中崇尚“三段式时间”习俗之秘,论述了崇尚“三段式时间”习俗的由来和它的文化内涵及其启示,阐述了文化内涵的6个方面:(1)蒙古族原始先民认为三段式时间是天的意志在时间形式上的一种反映;(2)天的意志是通过三段式时间的习俗来表现;(3)蒙古族原始先民认为三段式时间是事件的过程或行为的进程中的一种循环形式;(4)古代蒙古人认为三段式时间是保平安或进行战斗的时间概念上的必然形式;(5)只要恪守三段式时间模式,忠实于这种原始的吉祥“三数”,就可以保得平安,高枕无忧了;(6)原始蒙古人认为三段式时间,也可以用来发泄和排遣怨恨和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格斯尔》中出现的“蒙古”一词却日勒扎布(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关键词:《格斯尔》蒙古众所周知,蒙古族伟大史诗《格斯尔传》中,居然很少提及蒙古人或蒙古地区。而《格斯尔》中有关蒙古的记述和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详细翻阅了作为整个蒙古《格斯尔》基...  相似文献   

8.
《蒙古秘史》第二百一十九节有“客儿罕荅忽塔”(“ker qandaqu ta”)一词,其旁译为“怎满立的您”。海内外《秘史》学家对这一词的解读大相径庭,对其旁译“满立”的校勘亦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罕荅忽”为被动态形容动词,紧随其后的“塔”则为表示这一形容动词第二人称复数的附加成分;其旁译“满立”乃误,应校勘作“被满意”为宜。  相似文献   

9.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足时代问题和现实关怀,是马克思实现哲学观变革的主要线索之一。文章以《新思潮》为例,从“现实”问题的提出、“现实”与“中国经济性质”的具体内容、“现实”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现实”与读者大众的互动四个方面探讨其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现实的观照,由此探索早期进步刊物的现实取径。  相似文献   

11.
《蒙古风俗鉴》是清末罗布桑却丹撰写的一部关于蒙古族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社会习俗的著作。可以贯穿整个民族的历史,其中也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文选取《蒙古风俗鉴》中"全人"、"胡达"这两个词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9,(6):91-96
《艾约堡秘史》是一部充满荒凉意识的小说。小说以人物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患病为焦点,探析物质财富占有后,精神情感世界的走向归属。为了治愈荒凉,主人公淳于宝册试图在情感世界寻找良方,以诗意的文学想象放逐荒凉,渴望精神世界的自我痊愈。在经过反复的自我审视、怀疑、忏悔后,最终以积极融入大地的姿态和道德确认的深思完成了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太玄》是西汉扬雄所著,它是一部形式模仿《周易》,但同时又杂揉了儒、道、阴阳三家有益思想的著作。而扬雄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则是由当时西汉晚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君王的喜好以及扬雄自身的遭遇所决定的。因此,试图从宇宙构型,"玄"——宇宙本源论,"玄"——宇宙运动的规律与继承三方面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华东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30-32,37
"脱域"概念是由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最先提出的,但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有过类似"脱域"的思想。他们的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很大区别。《共产党宣言》中所隐蕴的"脱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仁”的思想是孔子儒家学说最富有特色的重要精髓,在孔子思想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仁”产生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仁”的本质内涵,具有积极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他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三种关系的理解之上。“远”作为这三种关系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孔子思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界对《论语》中“远”关注较少,因而以“远”为线索梳理孔子思想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秘史》第201节中,札木合在他生命的尽头,面对昔日的安答帖木真,说出了包括自己致命弱点在内的肺腑之言。其中,有一句蒙古语,其汉字音写为“额篾米讷朵抹黑赤”。当时的畏吾体蒙古文字词首a和e音书写形式完全相同,因此,“阿马”(ama,嘴)和“额篾”(eme,老婆)二字是同形字,结果汉字音写者似将畏吾体蒙古文的“阿马米讷朵抹黑赤”误读作了“额篾米讷朵抹黑赤”。  相似文献   

18.
道、法思想是《淮南子·原道训》的核心思想,二者在政治哲学上相通、相融,在政治实践上又相反、相成,形成了“以道为主,兼融法家”的内在理论结构。《原道训》对法家思想进行了“道家化”的批评,在“无为一有为”的政治命题中深刻反思了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并以其为参照,阐发了“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核心政治理念。《原道训》所反映的道、法思想关系在《淮南子》中具有代表性,其“以道融法、尊道抑法”的理论取向彰显出道、法思想在(《淮南子》政治思想体系中实际的理论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荫麟《中国史纲》记述了从先秦迄东汉的一部通史,叙述朴实深刻,语言精练幽默,颇为学界赞誉。本文从张荫麟在撰写《中国史纲》时轻传说、重实证;轻训诲、重济世;轻战事、重文化三个方面论析其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荒凉病"是《艾约堡秘史》中一个重要的隐喻。"患病"的淳于宝册在迷惘和苦闷中前进,一边残忍,一边忏悔,呈现出改革催生的暴富一族共同的历史性精神病症。向来立场鲜明的张炜面对这样一个改革者,态度从"矛盾"走向"批判"。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文学家的"误诊"——淳于宝册"荒"而不"凉",跟张炜之前小说中的一系列"守护者"一样都是典型的"热病"患者,是他所处时代的"西西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