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气候变化通过多方面影响着城市街区空间人群的公共健康。在特定环境下,不良微气候环境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健康威胁,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对街区微气候能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探索气候变化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提出以空间使用主体为基础的设计思路,进一步对城市街区空间影响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的设计要素进行优化,为城市街区更新实践及理论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往往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其重要,采用一定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更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是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为教师构建有发展空间的环境,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文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界面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秩序、外部空间形象、建筑环境,以提供空间设计柔性发展的思路,为当今可持续的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校园广场空间是校园内重要的室外公共空间之一,且不同的广场空间形态以及周围环境特征会对校园微气候有不同的影响。以严寒地区的东北石油大学和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广场空间类型进行冬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广场空间的微气候情况与舒适度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广场空间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广场空间的围合度和周围良好的绿化环境均能起到对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保温增湿作用。该研究为严寒地区校园广场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功能提升、区域经济优化和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城市综合能力代替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创新空间关联实证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QAP回归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空间关联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扮演主动者角色的是处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城市,其以自身资源和优势带动其他城市创新发展;(2)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合作圈,充分发挥创新主体间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创新资源在城市之间流动,积极引导其他城市进行自主创新;(3)位于创新空间结构的非中心位置的城市应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并对江苏省创新发展提出对非中心位置城市实行创新帮扶和人才政策上的倾斜、推动创新中心城市与其合作,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合作,以及加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金涌  姚小英 《资源科学》2010,32(4):679-685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温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都、文县及北部的天水,其次为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各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冬季气候舒适度最低,处于不舒适水平.春、秋季气候舒适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城市处于较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创作在我国的发展与革新,当代藏族建筑设计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为探讨藏族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评价精度,文章选取玉树地区灾后重建项目为研究对象,围绕场地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建筑细部、建构技术5个方面而展开19项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藏族建筑设计评价体系,计算比较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应着重考虑建筑功能与整体布局的适用性。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提出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揭示藏区建筑未来创作的地域化探索道路,也为当代建筑营造创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首先区分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概念,指出城市经济转型判断和评价的两个基本点:一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二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接着在对相关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体系梳理及述评的基础上,认为城市经济转型评价不仅应重视内部能力测度,更应强调外部绩效测度。最后指出,把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展开研究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人口和经济6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等方法,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载力逐步成为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供给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需求贡献,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基于此,对提高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现有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处理高维、非线性、非正态特点数据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投影寻踪模型,从空间域上对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专利申请受理量、教育支出等软环境影响因素业已成为“新时期”影响人才环境的主要因素;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评价水平总体上偏低,有13个城市得分处于中下水平;城市之间人才环境存在比较优势,部分城市在一些特定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地区之间人才环境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新一线”城市人才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更加注重优化人才软环境;充分发挥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强化对用人单位主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2011-2012年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别"项目是"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计划项目下的工作项目.项目的目标是在系统分析长株潭地区资源禀赋与环境本底基础上,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对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单因子评价为基础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对资源环境适宜性进行分析,提出长株潭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为开展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提供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型城市群建筑的公共空间合理性设计,提高大型城市群建筑公共空间合理设计水平,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在增大城市居民居住区的绿化率的同时,实现城市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的空间利用方案采用多参量自回归分析方法,空间设计中考虑的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绿化植被等影响,分析了大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评价指标,给出空间优化设计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案,大型城市群建筑公共空间得到合理利用,实现节能环保,利用效率最高,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江苏沿江地区区域创新空间战略的内在结构,从制造业运行过程优化、产业环境协调能力优化、区域发展空间一体化能力升级等角度研究区域创新空间战略对沿江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从保护名城、街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以及对现阶段优秀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城市软环境的优化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深化拓展这样一座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差异化城市的名城保护基础体系,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深入分析了寒地城市的环境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群体建筑等方面探讨了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对策。并研究怎样针对寒地的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建筑是城市中的实体组成部分。伴随着全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其中建筑的规模、形式、内容和性质都相应的发生了不同变化,建筑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其特殊性。而我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是一个信息畅通、科技发达、文艺繁荣的年代。建筑虽然没有绘画、电影、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那么直接,但是建筑跨越时代,沉积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是一个城市所不可缺少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