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供需不平衡不充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单一、片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多措并举,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促进供求信息对称,推动更高层次思政课供需动态平衡;以现实问题为抓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教育者要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和期待,要实现教育内容优质供给,要实现教育方法适时创新,要实现教育对象心理预期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4.
获得感表达的是主体心灵的自足或充实,表征个体对社会的依赖和归属。思想政治课具有增强青年学生获得感的独特优势,培养青年学生的获得感亦是改进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然而,思想政治课面临来自学生主体、社会现实和网络发展的挑战而阻碍了青年学生对获得感的体认。因此,探索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出发点、以深化理论讲授为中心环节、以运用网络资源为重要抓手等的路径,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温度、力度、热度,对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新的特点。安全需求逐步凸显、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公平正义需求日益多元化。实现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应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从国家层面,构建科学高效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监管制度、网络监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社会层面,提供高品质物质产品和多样化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从个人层面,努力奋斗,提升劳动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劳动精神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完成肢体上的工作,更是一种契约心灵的承诺,是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劳动精神的内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热情,它蕴含了创新、责任、社会使命感等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品质。文章探讨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成长与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立足点,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需要积极创新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优化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健全课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分析提升辅导员获得感的学理逻辑:教育场域与辅导员队伍立德树人的任务相结合,教育场域与提升辅导员队伍获得感的行动相结合,教育场域与辅导员的惯习相结合。厘清了阻碍辅导员群体获得感提升的因素: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群体机会成本较高,场域的复杂性。指出了对应提升辅导员获得感的实践逻辑:优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机制,管理部门要增加待遇供给,满足辅导员队伍的多维需求,多主体联动构建良好生态的时空场域。  相似文献   

12.
李亚 《教育探索》2022,(6):44-47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而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需要厘清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科学内涵,剖析影响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挑战,即认知启迪需求与课堂教学供给不充分、课程参与需求与协同手段供给不平衡、现实融合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不同步。高校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完善协同手段、拓展社会资源等策略,在激发主体合理需求、引导主体适度参与、建构主体积极认同等方面下功夫,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人民总体生活处于“获而有感”的良性循环状态,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面临一定困难,党领导人民不断增强获得感的奋斗之路依然艰巨。人民心理预设获得与实际获得之间存在着落差,这种落差极易导致人民对实际享有的改革成果感知力不足,进而淡化了人民群众的心理获得感、幸福感。这一获得感知能力“钝化”现象已经影响到新时代人民获得感的进一步增强。只有通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正人民思想偏差;尊重主体需求层次客观规律,努力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精神生活需要;缓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重视人民关心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才能不断排除干扰人民获得感知力的消极因素,促使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落地有声。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需要处理好课程主体的转换、教学内容的转换、评价范式的转换,界定获得感的内涵变换;需要回答为谁建构、建构什么、如何建构以及用什么方式建构,明晰获得感的逻辑架构;需要教学对象分层化、教学内容精准化、教学方法创新化、教学载体多样化,创新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新时代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获得感,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探索:聚焦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和开展高质量教学;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深化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内蒙古高校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胡燕红 《高教论坛》2023,(1):11-13+71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内容,从情感上、认知上、意志上和行为上解决自己困惑而产生的客观收获及主观体验,具体包括学生情感被看见的获得感、学生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学生意志被磨炼的获得感和学生行为被改变的获得感四个要素。实现路径沿着贴近情感、澄清目标、挖掘资源和促成行动四个流程展开。  相似文献   

17.
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创新、融合,学生可以共享这场教育革命的幸福感,提升在智慧课堂上的"获得感"。当"获得感"变成呼应感、参与感、幸福感,学生的收获"看得见、摸得着";当实实在在地感到幸福与满足时,学生自然能获得由内而外的力量,获得智慧的生长和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采用问卷测评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岳阳市平江县、岳阳县两地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农民获得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该市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民获得感的成效和不足,进而从物质获得感、时代幸福感、生活舒适感、脱贫信心感、精神愉悦感和价值尊严感6个方面提出了农民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安全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对主观幸福感3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