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谋划做出重大部署,意义深远。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推动力,是提升我国教育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对加快推进宁夏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综合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模式,彰显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自信心以及优越性。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少年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既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还是中学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笔者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担当”议题式教学为例,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大概念确定教学主题,开展议题式教学,指向价值引导、提高政治认知、培养政治情感、助力政治参与,引导学生自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兼论政治理论与实践成就,涉及历史经验与发展要求、党的建设与社会革命等诸多领域,主题鲜明而又体系严整,视野宏大而又思想深邃。高中思政课中学习《报告》,学生常出现读而不解、死啃书本、食而不化、为学而学的现象。对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学生思想迷惑处搭建支架,增进政治认同;在知识空白处搭建支架,打通逻辑理路;在课程重难点处搭建支架,促进认知进阶;在思维堵点处搭建支架,实现思路衔接。  相似文献   

5.
杨富 《西藏教育》2023,(2):9-1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西藏高校必须深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高质量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战略方向和重要内容,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思政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大思政课”建设,发挥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式封闭保守和僵化停滞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基于中国实践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结构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发展形态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在实践机制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与当前中国国情的完美结合,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正确处理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的关系,在遵循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围绕专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路径,增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纲要课相融合,分析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伟大实践成功经验。报告所总结的十年伟大变革成就,不仅为我国内政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报告中提到的“两步走”战略、八项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必须坚持的五项重大原则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非一蹴而就,前进道路上存在诸多风险挑战。报告从12个关键环节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多民族国家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为我国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理论精髓:坚持学科引领,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坚持教育为本,建设高标准思想政治课程群;坚持与时俱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是融入焦点,必须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新时代十年变革及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部署。在融入路径上,紧密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抓准“嵌入式”融点;注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把准“并联式”融线;重点把握从报告体系到教学体系、从报告逻辑到教学逻辑、从报告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铺准“全面式”融面。在由点到线再到面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植根学生内心,是思政课必须担负的重大使命,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用一体化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用生活的微视角讲好大道理、用真实性学习推动素养生成等教学策略,从而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有利于讲好党的二十大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大思政课”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课程标准和根本任务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索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上好专题课程及打造主题教育活动等为抓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文章紧密结合本溪市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困境,解读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本溪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本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出党中央对于青年一代的深切期望,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地位。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积极探索前行,不断改革创新,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业绩的基本要求,是巩固青年群众力量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引下,要深刻领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该文从政治、经济、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驱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深层逻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在逻辑框架引导的基础上,秉承举旗定向、抓好服务、聚焦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实践要旨,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既包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模式,又再次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关键”要素。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过去时、进行时、将来时”不同时态的路径探索,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提出的深刻意义,深入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实践逻辑。精准诠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的科学内涵,认清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验逻辑、发展模式与固有弊端,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后进国家独立实现现代化的原创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高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且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内容架构上围绕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实习作业法和混合式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融合,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教材融通,创新教学设计,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伟大的民族团结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年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精神内核之一,团结奋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古代团结观和奋斗观的当代样态,能够更好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动性。回瞻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通过团结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的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为重要抓手,努力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高中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题中之义。在高中思政课中,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熔铸为精神立意,形成精神立意导向课堂意动、课堂意动统领课堂灵动、课堂灵动促进学生心动、学生心动转向实践行动的“四动”课堂实践链,构筑链条式、精准式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式和滴灌式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